當小玩意兒在空中振翅高飛的時候,其他人才如夢初醒。
站在他們眼前的是晨盾科技的創始人、無人機行業的攪局者、無人機送快遞第一人、國防工業體系的最大鷹派。
就這種人。
出門怎么可能不帶無人機?
“如果我沒猜錯的話,隊員們剛扔出來的是撲翼機吧?”崔國勝覺得這才是正菜。
王小帥點頭道:“是的,這是晨劍科技和晨翼科技聯合推出的小型撲翼結構偵查無人機,代號蝠翼。”
“蝠翼?”
“是的,蝙蝠的蝠,顧名思義,這款無人機主要以蝙蝠為仿生樣本,可以做無視野飛行。”
一旦晨盾開始進入無人機這個舒適區施展魔法,在場的同行就覺得自己像個麻瓜。
“什么是無視野飛行?”
王小帥按部就班的解釋道:“復雜視距環境下的飛行,這架無人機配備紅外和光學偵查設備。但為了以防萬一,我們還配備了雷達,就算后臺控制中樞失效,前端傳感設備宕機,蝠翼也可以通過自身的雷達完成自主飛行,并且根據戰場的電磁信號反饋自動判定敵方的裝備數量和型號。”
陳晨補充道:“當然了,這款裝備得接入千手觀音指揮系統,才能獲取數據,達到最大的功效。”
話音未落。
崔國勝當時就點頭了。
接!現在就接!
這有什么可猶豫的。
無人機本就是戰場偵查的主要手段。
由于地球曲率的存在,人眼的觀測距離最多也就五公里。
而在戰場上,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觀察距離無限縮短。
偵查,說白了就是視距的延伸。
由于國內無人機產業鏈的完善,多軸旋翼機已經成了戰場的偵查助理。
但這種飛機還有很多的弊端。
第一,噪音無法解決,很容易暴露目標。
第二,飛行有低慢小的特點,很容易被擊落。
因此多軸旋翼機在偵查領域有點作用,但不多。
但。
撲翼機的出現正好能彌補這兩個痛點。
它們體積小,還采用了撲翼的飛行模式,產生的噪音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此時此刻正在戰場上,戰士們放飛的那三個小玩意兒完全沒有聲響。
另外由于它的仿生機制,很容易做到偽裝。
說實話,不做提前了解單憑肉眼來看。
那三只撲翼機就是蝙蝠,天王老子來了也是蝙蝠。
“也就是說,一旦這種蝙蝠放出去,看到的一切,都會立刻聯網對嗎?”崔國勝已經有點按捺不住了。
陳晨點頭:“是的,只要接入電子數據庫,根據電磁頻譜,它可以識別出所有單位。”
“它看見的,不僅會傳輸給戰士們,同時也會傳輸到作戰中樞。”
“進而下發到千手觀音系統中的每一個單位。”
“它能看見,戰士們能看見,坦克火箭炮能看見,航母戰斗機甚至核彈制導都能看見。”
崔國勝忽然想起了上一次和陳晨面談時他對無人化戰爭的理解。
當時崔國勝以為陳晨說的只是理論。
可是這架蝠翼機的出現,意味著陳晨已經從來理論走向實踐了。
這架飛機存在的意義已經不是單兵作戰那么簡單了。
如果將它作為戰場前端探測設備,探測的信息無延遲的回傳到敵軍各單位。
意味著陸軍幾乎擁有了全視距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