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盤就那么屁大點地方,誰先占住了,誰就贏。”
“你別看現在能搞航天的國家就那么三個,可有的對手人家厲害,一次就是幾十幾百顆星。”
“照這個速度,我們如果再不加快腳步,遲早是要被人家逼到死局的。”
謝東奎鐵青的臉色已經說明了今天的會議氛圍,并不輕松。
其實類似的工作自他上任之后就一直在布局。
但收效甚微。
這時有一位發展規劃部的負責人舉手道:“我感覺我們現在政策的慣性還沒有轉變過來。”
謝東奎面無表情:“展開講講。”
“以前我們搞航天,重質,導致一些項目從論證到立項,都是精益求精,時間上跨度很大。”
“然后整個板塊的工作標準都是按照這些去搞的。”
“一時半會之間,要讓我們向著量化的模式去轉變,估計是有些困難。”
謝東奎嘴角下拉:“困難是有的,但這不是借口。”
“是,靠系統工程司去搞定所有軌道,那不可能。”
“地方那么大,指望一家去占,天方夜譚。”
“所以開動腦筋啊,自己顧不上,就群策群力。”
“我說扶持商業航天和民營企業多少次了,你們真正搞出的效果呢?”
“…………”
在長久的沉默中,謝東奎的聲音愈發的振聾發聵。
“國內現在能夠獨立設計并且制造衛星的企業數不勝數。”
“以巨光衛星為代表的這一批企業,他們的產品和服務完全是在標準線上的。”
“他們有大量的發射需求。”
“而我們的空間運輸力量卻很薄弱。”
“現在幾個發射基地的任務都快堆到明年去了。”
“這就說明了我們產業規劃的落后性。”
“明明家里有馬路,也有乘客,就是沒有汽車。”
“這一點在座的諸位,有一個算一個,包括我自己,都要檢討。”
謝東奎并沒有苛責某一個人。
他承認差距是全面性系統性的。
國內的衛星服務需求和產量都是正常的。
唯獨承運的力量上不去,導致有需求的企業,還只能靠著長征型號的火箭。
需求和發射量完全不成正比。
哪怕把長征系列擼出火星子,也無法滿足現在階段的衛星需求,就別提占地盤了。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現在。”
“我要求你們協商一下,給我拿出一份產業計劃書。”
“重點要扶持那些有能力進行火箭和航空器研發的公司。”
“這個行業普遍是高投入,所以一定要豁得出去。”
“經濟部要協調好各金融機構,為企業準備好融資渠道。”
“到時候拿出一個表格,只要符合要求的企業,無條件扶持,缺技術給技術,缺錢給錢。”
與會成員的筆快速的在紙上速記,筆尖形成了共鳴的沙沙聲。
謝東奎再次強調道:“當然了,要求的這條線要把住了。”
“不能說是個企業,就能拿到扶持。”
“商業航天這個領域我多少了解一些,掛羊頭賣狗肉的居多。”
“有些企業,沒什么技術,但非要往上蹭,在二級市場蹭熱度,炒股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