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提問的媒體的嚴肅性,衛筱只能用提前擬好的發言稿來回復,沒有什么營養。
項目的大體情況在發射前已經被扒的差不多了。
全世界都知道順風要用火箭送快遞。
但至于怎么送,大家心里都沒底。
于是來自新財經的記者問了一些干貨。
“衛總,據我們了解,本次發射火箭由晨盾和貴司旗下的珞珈山實驗室共同研發,請問這是不是貴司在商業航天領域一次新的探索。”
“眾所周知,順風一直致力于物流創新,賦能新時代,晨盾作為我司的戰略合作版,珞珈山實驗室作為我技術先鋒,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衛總,這種以火箭為載體的物流方式目前看來實驗性質很高,未來的應用前景貴司是則怎么考慮的?”
衛筱:“探索和創新一直是順風堅定不移的目標,我們會走在時代前列,積極探索生產力的發展。”
“衛總,據我們了解,商業航天的模式最大的桎梏是火箭的可回收復用技術,能不能透露一下貴司在這方面的進度。”
衛筱:“項目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突破,未來我們還會投入更大的精力……”
接連好幾個記者提問之后。
發布會現場的氣氛變得有些沉悶。
甚至有幾位記者明顯表露出了不滿。
衛筱的回答太官方了。
問:yesorno。
答:or。
發布會進行了二十多分鐘,提煉出來的關鍵字只有創新兩個字。
一點干貨都沒有。
完全不符合媒體對于衛筱的認知。
以前無論是順風的公開露面,還是在網絡上的直播。
衛筱都給人一種新時代商界領袖的感覺。
不像老一代那樣婆婆媽媽拖泥帶水,說話鏗鏘有力,從不夾雜廢話文學和片湯話。
可今天,衛筱就像是被什么東西上身了一樣。
聽君一席話,如聽一席話。
讓記者們大失所望。
發布會上衛校透露的內容甚至還沒有網絡自媒體編出來的多。
衛筱站在臺上,看著記者們迷茫的眼光,無形的嘴角已經上揚。
今天就算是采訪鬼才來,也甭想從我嘴里聽到一個字的干貨。
因為!
壓根就沒有干貨!
大家都想知道這次火箭送快遞的核心技術和意義是什么。
衛筱自己也想知道。
這玩意兒沒有任何技術含量,只是一根火箭放了個包裹,和過年的時候放竄天猴的技術路線一模一樣,只不過是加大加粗了而已。
按照曹子華的話說,打有狗那年就有這玩意兒。
這些事兒,肯定不能讓你們媒體知道。
一旦今天說一點干貨,透露一點相關內容。
聰明的媒體一定能琢磨出來,用火箭送快遞是偽邏輯,一點都不靠譜。
最好的結果,就是讓大家迷糊著進來,迷糊著出去。
自己把這個火箭送上天,媒體不明所以的寫幾篇文章吹一下,然后各自相忘于江湖。
正在衛筱運籌帷幄的時候。
突然。
角落里一位金發女人站了起來。
用塑料味的普通話發言。
“衛總,我是博透社的記者,以目前世界上商業航天領域頂尖公司提供的服務為3000美元每千克,而貴司也是最近才進入該領域,合理的推測,貴司提供的服務價格應該不會低于這個標準,對嗎?”
話音落下。
所有國內的記者紛紛投來意味深長的目光。
問題的內容先放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