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歡迎,熱烈歡迎!小老板我可想死你了!”
“我看你是想我死。”
五月的第第二個周末,陳晨坐高鐵來到了衛海。
途經臨陽的時候還拉上魏修作伴。
不過他看到李亮并沒有給什么好臉色,
隨著龍云的符合材料基地落成。
龍云的碳梁產能來到了1000萬平的大關,預浸料接近1500萬平。
這還只是已經建成的生產線,沒有算預計建成的基地。
自從龍云開始分復合材料這塊蛋糕,李亮就擼起袖子加油干。
先是把原來卡脖子的材料搞到了白菜價,現在又把白菜價搞成了產能過剩。
陳晨這次過來,就是來協調市場的。
“早就跟你說了,悠著點悠著點,現在風電產能萎縮,中低端碳纖的供需結構已經改變了。”
李亮一個勁的抱歉,大鼻涕進嘴里了才知道甩了。
“我的鍋我的鍋,問題現在這個情況,產能過剩無解,我愁死了要。”
“我來的時候跟老魏一直在研究這個事兒,確實挺棘手的。”
陳晨覺得挺鬧心的。
手下的細分產業如果不是到了危機關頭,他是不會出手的。
像這次,龍云就屬于翻了大車了。
工業體系完整有自己的好處,也有一定的弊端。
一旦某個行業的壁壘被打破,接下來的必定會是無盡的內卷。
甚至于一些基礎工業行業已經不卷產品了。
有些金屬加工廠給客戶代工免費,只靠加工出來的鐵屑賺錢。
有些高能耗行業不靠產品,只憑上夜班的電費差價賺錢。
低端制造業都是先卷死同行,再卷死自己。
碳纖維也快了。
別看復合材料前幾年還是緊俏商品,卡著脖子。
現在不一樣了。
所有搞中低級材料的廠家一起卷產能,卡自己的脖子。
導致中端及以下的碳纖產量奇高,價格奇低。
好死不死。
就在這個時候,需求方風電市場也在卷產能,需求大大下降,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現在的情況是以龍云為首的廠家積壓庫存,只能低價傾銷,還賣不出去。
越賣不出去,就得越壓低成本。
導致市場陷入了惡性競爭的死循環。
因為龍云是嫡系,掌握著晨盾系的大部分高端材料供應。
一旦他因為中低端材料的產能倒下,晨盾系也要經歷陣痛。
陳晨也只能親自出馬,縫縫補補:“現在這種局面,一家努力肯定是沒有用的。”
魏修按照他倆在車上分析的說道:“你減產,他們不一定減產,所以要保證市場的一致性。”
“我想一想辦法,把行業的中軍搓到一起,然后你們商量一下,大家定個價格底線,定好產能均衡線,都吃點虧,至少讓行業活下去。”
類似的例子陳晨也見過許多。
如果是誰都不讓步,依然往死里卷,剩下的只有整個行業一起陪葬一條路。
光伏那邊血粼粼的例子就在眼前。
李亮相信陳晨,但他不相信同行。
“如果能達成協議,大家一起維護市場最好,但老話說的好,同行是冤家,他們不同意咋整?”
陳晨斬釘截鐵:“他們不敢。”
“???”
魏修立刻解釋道:“你以為小老板空手來的?原則上同行都會同意的。”
一言至此。
李亮當時就明白了。
看似小老板孑然一身,只帶著一個魏修當跟班。
實際上人家帶著原則來的。
肯定是拿到上級部門的首肯,他才有把握攢出同行業的會議。
畢竟復合材料剛剛好起來,春天還沒過去,不能讓產能的問題把行業推到春天。
中低端材料炸了都沒啥影響。
關鍵是所有中低端廠家都有高端產品線。
不能因為一顆老鼠屎,壞了整個尖端裝備的底層供應鏈。
陳晨在李亮的陪同下看了一眼龍云的生產線,都擼的冒火星子,他只能苦口婆心的勸。
“等行業達成共識,你們老老實實遵守,該出清出清,該減產減產。”
李亮對天發誓發誓:“只要同行不搞事,我必定減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