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知行合一很難。
誰愿意看到負的報表?
可如果不這樣做,以后年年的報表都是負的。
小老板就能嚴守商業紀律,在他看來,一時得失不算什么,重要的是別讓行業倒下。
況且虧錢的是魚竿,是普通消費品,不會對產業結構造成影響。
陳晨害怕李亮轉不過這個彎,還在苦口婆心給他算賬。
“你多出四到五個系列的魚竿。”
“主打中低端市場。”
“價格定在150-300區間。”
“但你用的料要比友商足一點。”
“這一波不求賺錢,只求走量。”
“然后你就閉上眼,不要看今年的財報。”
“熬過這一關,你今年打下的市場基礎肯定會在明年開花。”
聞言,李亮忍痛點頭:“我明白,豁出去了。”
“另外,我覺得你們這些年對于魚竿市場有些過于松懈了。”
陳晨不但是李亮的上級,還是一個資深釣魚佬。
本來對于龍云的其他業務他沒必要發表意見。
那些市場都是皮毛,可有可無。
但這玩意兒架不住熱愛。
陳晨對于龍云的市場可太懂了。
這家公司在漁具行業主打一個扎實,沒有花活。
一款魚竿賣五年,五年里都不帶減價的。
在市場里屬于那種中堅廠商。
不會特別出彩,但銷量也不會特別拉跨。
這和李亮這種老派商人的性格有關系。
不能說不好,只能說缺乏新意。
“現在這種市場,還是得會點花活,營銷各方面都得跟上。”
李亮知道小老板在漁具這方面是懂哥,所以虛心請教:“您說,我掏小本本記。”
“第一、餌料。”
“之前我看龍云不出餌料,這就不太好。”
“咱魚竿做的那么好,餌料也能搞。”
李亮乖巧點頭:“這個倒是簡單,像鯽魚餌料,弄點鴨飼料弄點誘食劑色素啥的就齊活了。”
“你賣鯽魚餌料,幾輩子能出頭?”
“搞大用料的。”
“要么搞散炮,要么搞泡泡球。”
“這些玩意兒一次釣魚就是一包,一包賣二三十塊,市場廣利潤高。”
“借著龍云的名頭,多少能賺一點。”
聽了陳晨的話,李亮只覺得清醒。
得虧小老板是去搞無人機了。
但凡搞漁具,自己連湯都喝不上。
就這,陳晨也才剛開始滔滔不絕。
“剛才說的是黑坑餌料,野釣該出也得出。”
李亮:“野釣的話,主攻鯽魚了吧?”
“鯽魚是鯽魚,但你別賣粉兒。”
“你整點生鮮餌。”
“想辦法在工藝上進步一下,把鮮蝦活蟲的鮮味鎖住。”
“一包賣他三五十,主打的就是第一個金貴。”
魏修在一旁聽天書一樣:“三五十?多少斤?”
“還多少斤?按克算!醉倒三五百克。”陳晨糾正道。
“鬼鬼,我有這錢,去菜市場買魚不行嗎?三五十,河里的魚都差不多能買到。”
“你不懂釣魚佬的瘋狂。”
陳晨揮揮手,讓魏修上一邊涼快著去。
釣魚這玩意兒,主打就一個差異化。
甭管餌料多少錢,要的是獨特性。
鮮餌這種東西,本來就是王炸魚餌。
之所以沒有大量普及,是因為加工技術不到位。
可現在。
如果是龍云這種大廠做魚餌,技術就不是什么問題了。
只要解決加工技術,生鮮餌賣的多貴,都有人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