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它略帶一點消費電子的屬性,利潤也還行。
所以沈欣想將打窩船作為后續直播的重點推薦,進行優化。
“你這個船的價格,有沒有可能整體再降?”
聽到沈欣的試探,魏修直接拒絕:“降不了一點,現在這個價格,還是看在老李的面子上。”
“那你看我的面子呢?”
沈欣軟硬兼施。
親兄弟明算賬。
此時的魏修對她來說就是一個供應商。
現在打窩船離三十個點的控制線還有點距離,所以想盡量的壓價。
哪知道魏修軟硬都不吃:“誰的面子都一樣,我是做生意,我又不是相面的……”
“那衛總的面子你看不看?”
魏修突然抬頭:“怎么?是衛總的指示?”
沈欣不置可否。
魏修有些為難,看來是的。
小老板娘的面子……好像得給。
如果不給,小老板那里不好交代。
陳總的鐵拳可硬了。
“我可以想想辦法。”
沈欣瞇著眼睛:“敢情我的面子真不值錢是吧?”
“不是值不值錢的問題,關鍵是啥呢,關鍵是這玩意兒是工業品,沈總您懂的吧?”
沈欣裝作有情緒:“不懂,請賜教。”
“工業品這玩意兒,產量越大,價格越低,只要你們需求高,我價格就能降低。”
沈欣這才開始認真考慮問題。
這種話之前已經聽陳晨提起過很多次了,她都快聽出繭子了。
事實也是如此。
只要是工業品,產量無限放大,那么價格就有可能無限降低。
說到底。
能不能降價,還得看衛總賣出去多少貨。
而經過上一場的直播之后,沈欣可以確定衛總就是直播圣體,多少有點天賦。
于是她決定道:“你把價格降下來,我代替衛總保證,貨量一定提上去。”
“那行,只要說妥這一點,啥都不是事兒。”
就在這時,一直默不作聲的李亮掏出了手機。
“把打窩船當做主推賣我不反對,不過這有個輿情,我們得注意一下。”
手機上是一則當地媒體的報道。
【釣魚佬出海惹爭議,多部門聯合出動……】
沈欣本以為是一則普通的民生視頻。
興許是釣魚佬釣到了不該釣的東西,被處罰了。
類似的事件在媒體上屬于流量密碼,稍微添油加醋一下就能激起討論度。
李亮接著介紹道:“新聞本身沒啥可說的,主要是我看到鏡頭里有咱們自家的產品。”
沈欣這才注意到,為數不多的新聞圖片中有打窩船的影子。
她瞬間明白了李亮擔憂。
這條新聞本質上屬于負面。
因為看樣子這群釣魚佬應該是搞了違規的事情,才被監管部門戒嚴,而釣魚佬手里的裝備又是自家的產品。
等于打窩船成了反派的工具。
這就會讓民眾有一個先入為主的印象,這打窩船不是什么好人。
就像前些天,某車企的車子被租用去拍小電影一樣。
車子很無辜,車企很無辜。
但只要出現在小電影里,就會拉低品牌的形象。
“不行,這個得重視,李總你趕緊聯系一下媒體,看看能不能刪稿。”
李亮點頭:“我已經在聯系了。”
“那就好,可不能因為這個給小老板添堵。”
沈欣對這類輿情公關可敏感了。
標準答案一定是刪稿加冷處理,避免再度傳播。
除此之外,還得自查產品,杜絕再次發生。
具體到這樁新聞上。
碼頭戒嚴,那一定是釣魚佬闖了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