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操縱大盤,進入到了細分的行業板塊。
“汽車行業也可以博一手。”
陳晨看著屏幕上的k線,臉上寫滿了問號:“這么高?你是怕我虧得不夠多是嗎?”
好家伙。
汽車行業的k線芝麻開花節節高,幾乎處于歷史極值。
可這和陳晨了解到的基本面不同。
要是前年入手還行。
那時的廠商百花齊放,市場也沒有后飽和,人人都能分一杯羹。
閉著眼睛買,也沒有錯。
可現在,市場趨于飽和,大浪淘沙之后大部分廠商都開始掉隊了。
需求有沒有有效拉動,行業明顯沒有前途。
偏偏是這樣,市場的估值卻在場新高,明顯脫離了基本面。
可王琦堅定的認為這是開啟第二波的標志。
“現在估值搞,是因為你按照傳統模式在看。”
陳晨滿臉嫌棄:“我按照啥模式看,這也是山頂。”
“小老板,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不一樣了。”
“你之所以覺得汽車估值高,是因為你按照傳統估值看。”
“現在大街上炮的全都是新能源車,自然是飽和的。”
“可如果你把視角緩一緩,往天上看,是不是不一樣了?”
陳晨轉頭看向辦公室外的天空:“咋?還能漲上天?”
“不是,是飛上天,這一波市場的炒作預期是飛行汽車。”
“???”
“你想想,電動車趨于飽和,新能源車廠還有人入局,有得賺。”
“而飛行汽車到現在一輛都沒有量產,炒作空間豈不是更大?”
“這是多大的市場?”
王琦對這個板塊做過深入調研,心水的不行。
他堅定的認為飛行汽車就是未來投資市場的寵兒,沒有之一。
投資就是這樣,等到飛行汽車下線再入局,那就晚了。
非要在股市剛剛有苗頭的時候切入,才能賺到錢。
這倒是很陳晨對產業的判斷有一些契合。
由于新能源車的浴血廝殺和內卷,電機電控和電池這些技術早就有了溢出。
這才催生了無人機產業的發展。
而當無人機產業內卷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技術會再度溢出。
那么收益的行業必定是飛行汽車,沒有其他選項。
只不過作為產業從業者,陳晨預期的時間要比投資者預期的時間長很多。
“好像也是,投資是需要一些前瞻性,可現在這股價長得太高了。”陳晨有點難以想象。
“現在長的高,是因為龍頭帶的,簡直是一枝獨秀,其他公司雖然沒什么進展,但也都跟著起飛了。”
聽往期的解釋,陳晨大概也能腦補一些眉目。
股市是這樣的。
一個板塊出來一個超強的公司,哪怕其他公司都是垃圾,都要退市,都能走出一波大趨勢。
甚至有的時候,一家公司就能撐起一個市場。
只是他不知道,飛行汽車這個板塊誰有這種通天的能力?
于是他抬頭問道:“龍頭是誰?”
“小康集團。”
“???”
“現在叫賽博飛行。”
:<ahref="https://y"target="_blank">https://y</a>。手機版:<ahref="https://y"target="_blank">https://y</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