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快!
進度還是太快了。
陳晨也不知道程劍科技是開了還是怎么著,干活太迅速了。
對于項目的挑剔其實已經阻擋不了他們的腳步了。
如今之計,只有把鍋甩出去。
監管!
對,就是監管。
峰回路轉,陳晨算是松了一口氣。
主觀已經限制不了程淼,因為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太強了。
但客觀不一樣。
你再努力,你能努別人的力嗎?
陳晨裝作愁的不行,言語中充滿了不甘。
“這次程劍科技沒毛病,活兒干的太好了。”
“我個人向設計團隊表示崇高的敬意。”
“但!”
“一個產業的發展,不是一家公司或者一個人的事情。”
“唉……我們的監管太拉垮了!”
陳晨無力的嘆氣,讓程淼不由的倒吸一口涼氣。
這個問題小老板之前說過。
程淼也能完全理解。
車早好了,路沒修好。
也是個事兒。
無論是飛行汽車還是無人機,現在面臨的最大問題不是生產力。
而是一個新興行業的迅猛發展,導致包括基礎建設之內的各種因素產生了脫節。
照目前的金進度飽受預計。
程淼有信心把這輛車在兩年之內干出來。
但空域規劃、飛行法規之類的配套設施兩年之內肯定下不來。
這一點是有前車之鑒的。
無人機行業發展了這么多年,連一套成體系的法規都沒有審批下來。
低空飛行方面的規則還都只是各種試運行的管理辦法湊活著用。
無人機尚且如此,更別說飛行汽車了。
后者要比前者復雜多了。
不光牽扯到空域,還有路權,以及停車場之類的基礎設施規劃。
這倒也不能怪監管部門不干事。
只能說生產力的發展太快了,監管也有心無力。
低空經濟是一個極其龐大的體系。
牽一發而動全身。
空域、路面交通、基礎設等等。
牽扯到的都是大層面的法規和建設。
這些配套設施要想成熟,必須經過多維度的試驗和磋商,不可能一蹴而就。
陳晨長嘆一口氣:“咱現在就說最簡單的,假如飛行汽車出了事故,算是空難還是交通事故?”
“……”
“用戶要上牌,是去航空管理局還是車管所?”
“……”
“用戶算是飛行員,還是駕駛員?”
“……”
程淼和魏修三緘其口。
沒法回答。
這些問題都算是哲學問題了。
看似簡單,論證起來很難。
要知道,上面為了小電驢算機動車還是非機動車都討論了很久才出結果。
更別說這種似是而非的問題了。
程淼甚至覺得技術上的難題都不如這些問題難。
她有些沮喪道:“可是這會浪費好長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