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我們制定了搶占油車市場的戰略。”
“作為一個新如局的選手,正面和md3這些競爭,多少有些乏力。”
“所以我們想搶占燃油b級車的市場來站穩腳跟很。”
“這是小老板的巧思。”
衛筱靠在椅子上點點頭,一副功與過一力承擔的樣子。
這一次她不是甩手掌柜,是設計師,是領路人。
所以在戰略上全權把握。
md3、p7這些對手太過強硬。
硬碰硬碰不了一點,那就找爺爺輩的bba一起玩。
只要能擠壓出他們百分之十的銷量,就可以讓風盾在市場上站穩腳跟。
所有人聽完沈欣的解釋,都覺得有道理。
但并沒有表態,目光齊刷刷的看向陳總。
“我同意,考慮的很周全,現在燃油車只有一口氣,殺人做不到,拔管的能力我們是有的。”
衛筱聽到陳晨的認可,嘴嘴角不自覺的上揚,心說陳狗今天糖吃多了,小嘴像是抹了蜜一樣。
沈欣繼續道。
“基于這種市場定位,我們的產品大致就有了雛形。”
“三電由晨盾提供,目標續航600公里,動力和機械素質至少要在行業平均水平。”
“智駕系統由蘇雪松負責,至少要做到l2級別的天花板。”
“底盤架構有曹總監負責,利用晨盾現有的智能工廠做依托,使用一體化押注和高度無人化,盡量壓縮成本。”
“除去這些硬科技之外,剩下內飾以及其他細枝末節,我們將采取采購模式。”
“按照以下方案合算,前期我們每輛車的車本大概在28萬左右。”
!!
聽到沈欣的展望,所有人突然眼前一亮。
這個數字很嚇人。
30萬的車子,成本在28萬。
每輛車還能賺2萬。
假的吧。
雖然他們是外行創業,但市場的基本情況大家還是有了解的。
這個行業虧損是常態。
哪怕是龍頭,賣一輛車,虧三五萬是正常操作。
他們作為新手,第一輛車就賺錢,有點不太現實。
于是蔣坤舉手道:“沈總,這個成本核算您有把握嗎?”
“有的,我的數字還是保守預計。”
“那就不對了,別人造車嘎嘎虧錢,我們造車怎么還賺錢了?”
衛筱站了起來:“我不懂別人,但我們算下來,就是賺錢的。”
“剛才沈姐說的,大部分都是晨盾自有技術,成本花費不高。”
“就拿三電來說,電池電機我們用晨盾現成的,600公里續航妥妥的。”
“甚至不用晨盾獨立研發,直接拿來主義。”
“僅僅這一點,我們就比其他人少走了很多彎路。”
無人機本就是電動車行業的技術外溢,高一個層級。
有了晨盾這個無人機巨頭,衛筱都難以想象自己造車的絲滑程度。
普通的磷酸鐵鋰電池,完全可以把工業級無人機上的卸下來適配。
電驅系統有晨盾自研的高效油冷扁線電機,性能甚至比競品還強一些。
igbt、毫米波雷達這些關鍵零部件晨盾也有技術或者供應商儲備。
唯一確實的,也就是真皮座椅、音響這些室內裝修了。
恰恰這些事最便宜,難度最低的部件。
大部分部件都能用現成的,成本可不就是低嗎?
當衛筱第一次核算出這個數字之后,她知道這把穩了。
這還僅僅是按照收批次車子的成本核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