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倆這也太快樂了!
我們不提倡加班內卷,但你倆作為公司首腦,明著摸魚可不行。
陳晨:“怎么說?晨劍要進軍游戲機行業?”
“不,我們在討論戰術機器人的未來。”王小帥脫口而出,不像是編的。
一旁的秦朗則側目低眉:“不過游戲機這個想法聽著也很得勁,說造也就造了。”
“……”
“還是說說戰術機器人的事情吧。”
晨劍研發的陸軍戰術集群已經經過了多方面的考核,列入了裝備名錄,并且在幾個陸軍優勢兵力軍區進行了試點裝配。
反響很不錯。
估計很快就會有大批量的訂單產生。
與此同時,王小帥和秦朗也一直在探索產品豐富的可能性。
“小老板,目前我們的產品涵蓋了機器狗、多足機器人、穿越機和特種裝備多個領域。”
“基本上能形成海陸空三位一體的打擊體系。”
“武器化探索我們也得到了裝備部的支持,結合了一些真理武器。”
“但我覺得不夠。”
陳晨看著拿著手柄的小帥,感覺有一絲錯亂。
話說的沒有錯。
但一般人考慮這些問題的時候,應該看看論文啥的。
他倆不一樣,先開一盤。
誠然,晨劍科技對于小型戰術裝備的研究已經走上了路子。
而且他們另辟蹊徑,走的是一條完全沒人趟過的路。
無論是機器狗還是戰術滑板之類的,國內完全沒有競爭者,甚至都拔不出一個像樣點的友商。
在無人化自動化裝備的道路上,他們的技術儲備是獨一無二的。
如果讓他們放開手腳去干,晨劍科技的產品矩陣可能會達到成千上萬個。
但!
現實并沒有。
因為無論是陳晨還是小帥秦朗,看起來都對路線有一點的猶豫。
秦朗解釋道:“目前公司的所有產品,都是異形或者載具形態,能夠覆蓋一些任務面,但牽扯到更精細的領域,還是無法實現。”
“比如某位裝甲團一線指戰員跟我們提過,希望機器能解決機修的問題。”
“我們下來之后也嘗試了一些。”
“無論是載具形態,還是異性,都無法達到要求。”
“這讓我們不得不考慮戰術人形的選擇。”
陳晨抬起頭,看著游戲中的人形機甲,漸漸開始相信他倆玩游戲不是借口。
晨劍科技才成立之初,戰術裝備的研發方向都是異形。
原因無他,異形的作用很顯著,適配性更廣。
比如四足銀狼,能夠搞定所有的野戰路面,技術還不難。
在開拓市場之初,選擇難度小市場大的方向完全沒問題。
但現在,晨劍科技已經遇到了第一個瓶頸期。
人形機器人貌似是他們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有人說異形是更完美的心態。
這一派覺得都已經人造人了,何必還拘泥于二足的框架?
四足、六足、八足,能造多少造多少。
但也有人覺得二組形態經過自然界經年累月的演化,一定是優勝劣汰的結果,不可忽視。
智能機器人發展至今,也有了一定的規模。
確實取代了一部分工種。
可回頭看看。
智能機器人取代最多的工種,恰恰是坐辦公室的白領,而不是從事技術工種的藍領,這也許是人形的最大優點。
想到這兒,陳晨突然開口:“既然我們不知道走哪條路,不如——兩條路都走。”
“可以嗎?”王小帥眼里有光。
“沒什么不可以的,你是一把手,你說了算的。”
陳晨大膽放權。
晨劍本就是一個創意驅動型企業,如果為了成本摳太死,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小帥和秦朗這種人也不像魏修,放開了枷鎖,反倒有可能飛的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