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您是覺得有什么不滿的地方嗎?”
“沒有,我想學習一下。”
區文峰差點以為自己聽錯了。
話里有話?
但凡是科技行業,陳總的地位是公認的金字塔尖端,工程師的開山老祖。
哪有老祖宗學徒孫的道理?
像他這樣的能力,就算要學習,也只能是背后暗戳戳的抄。
一般的大佬肯定不會當面不恥下問。
所以區文峰十分懷疑陳晨在陰陽怪氣。
可是后續他把設計稿發過去的時候,陳晨一個勁兒的捧,還問了很多技術細節,仿佛真的像小學生一樣。
直到這一刻,區文峰才確定,陳總是真的喜歡這個設計。
至此,陳總的身形又在他心目中偉岸了許多。
能被工業之神夸獎,可能是區文峰這輩子最大的成就了。
而回到公司的陳晨,確實在仔細的學習區文峰的設計理念。
在他看來,這輛概念車的設計不僅在飛行汽車領域有絕對的統治力。
甚至放大到整個汽車領域,也是絕對的王炸。
按理說。
汽車領域已經存在了一百年,產品足夠多,市場足夠豐富。
因此產品的外觀設計幾乎已經走到了瓶頸。
外形再出色,也只能是小修小補,無法獲得大突破。
但區文峰的設計還是讓陳晨覺得自己保守了。
只要有想象力,設計永遠不會止步。
于是他的腦海中的小算盤突然敲打起來。
這么出色的設計,只用到飛行汽車上是不是有些大材小用?
飛行汽車是車。
難道電動汽車不是車?
此時的順風造車已經確定了汽車的大概方向,但細節設計上屬于剛起步。
順風哪有順手快?
人家區文峰明明有更好的設計,更好的細節處理,為什么不搬過來呢?
全盤照抄肯定是有點過分了。
但通過和區文峰的取經,陳晨已經能理解他的思路,并且做到神似。
尤其是在細節線條的處理和材料的選用上,他完全秉承了區文峰的思路。
于是。
經過兩天的構思,一幅具體的車輛設計圖躍然于工程軟件上。
車身采用流暢的線條和低風阻輪廓,完全保留了運動型汽車所需的空氣動力學特征,通過平滑的表面和一體式結構傳遞出“科幻載具”的視覺語言,類似轎車與超跑的融合體。
貫穿式led燈帶、點陣式燈組或動態交互燈光系統是常見設計,強化了未來屬性,同時可能具備與周圍環境或用戶交互的功能。
碳纖維、高強度復合材料的應用不僅降低重量,也通過啞光或金屬質感表面傳遞高端科技產品的定位。
另外再加上景玻璃座艙或鷗翼門等元素可能被采用,兼顧視野與儀式感,同時強調“豪華”與“未來”的雙重屬性。
完工之后,陳晨不止一次的將圖紙映射在大屏上欣賞。
在這個框架之下,即便內部不做任何的改變,隨大流采用供應商的方案。
隨便塞進去一些傳感器和三電方案,這車也是一輛傳世佳作。
如果再考慮到它未來的定價只有三十萬,產品力屬于無敵的存在。
想著想著,陳晨都替衛筱美的慌。
風盾汽車會在三天后召開全體會議,討論造車的細節。
如果自己拿著這幅設計圖過去,洋娃娃不得感動瘋了?
:<ahref="https://y"target="_blank">https://y</a>。手機版:<ahref="https://y"target="_blank">https://y</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