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款玻璃的性能已經很出色的了……”
衛筱有備而來,于是直接打斷:“再出色,用戶拿到手不還得貼膜?”
“拜托你們站在用戶的角度想一想。”
“花三十萬買車了,結果下去之后我還得再掏千把塊錢貼太陽膜,用戶開心嗎?”
“為什么就不能把防曬膜在出場的時候做好?”
“我做過調查,做雙層的鍍銀玻璃膜實際上也增加不了多少成本。”
“可是這樣,就能讓我們的車子在市場上鶴立雞群,你們想過沒有?”
工程師不語,只是一昧的記筆記。
他完全能理解衛總的意思——貫徹為用戶著想這一理念。
但他只看到了第一層。
而沈欣宋杰這些高管還看到了第二層。
一塊鍍銀玻璃,解決防曬問題的同事,又為這輛車提供了營銷的切入點。
大多數產品在設計的時候,只考慮工業邏輯,并沒有把營銷因素考慮進去。
這就導致營銷部門后期做工作就像解密一樣。
但衛總的路子不一樣,她在設計這一步,就已經把營銷融入進去了。
車玻璃一換,看似是個小進步,卻可以讓她狠狠的吹一波。
由于思路的不同,衛筱肉眼可見的對著一般方案不感冒。
于是不在細究細節,直接否定。
“類似的問題,我能挑出一萬種。”
“這就說明我們在思路上沒有統一,你們還是沒有站在客戶的角度設計產品。”
“打回去重做吧。”
聽到這話,宋杰有些坐不住了:“全部嗎?”
“全部,接替思路錯了,就算答案對了也不行。”
“那外觀設計呢?”宋杰祈禱衛總能給他留點東西。
“外觀我覺得還行,如果能把玻璃這塊保留下來,外觀就延續這個路子,再細化一點。”
聽到這話,宋杰總算長舒一口氣。
小老板的不滿主要集中于內部,也算是最下留情了。
畢竟內部設計改起來并不是很麻煩,也不存在工藝上的桎梏。
但外觀就不一樣了。
牽一發而動全身。
哪怕是蓋一個小小的后視鏡,都有可能引起風阻系數的變化,又得重新來過。
就在這時,陳晨敲門走進了會議室。
“不好意思,來的有些晚了。”
衛筱沒來得及和他打招呼,直指大屏幕。
“不晚,我們第一稿的方案出來了。”
“按照您老說的,所有模塊的預算都拉滿了,最終車子就長這個樣子。”
“內部細節還需打磨,但大概路子已經定了。”
“你怎么看?”
陳晨抬頭打量著這輛接近轎跑造型的三廂車,覺得有些眼熟,但又想不起在哪里見過。
因為市面上所有的新能源車大概都長這個樣子。
扁平的前臉,蛤蟆大燈,再加溜背造型,幾乎是模板了。
不得不數,這套東西經過市場檢驗,是很順眼,跳不出什么毛病來。
于是陳晨點頭:“我覺得挺好看的。”
“你覺得沒問題的話,關于外觀我們就排版咯?”衛筱長舒一口氣。
“嗯吶,拍板吧,這一版作廢,推倒重來。”
:<ahref="https://y"target="_blank">https://y</a>。手機版:<ahref="https://y"target="_blank">https://y</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