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s店是一個口碑非常魔幻的存在。江湖上經常說他們的是四兒子店,因為專門坑老子。
常規認知里這個老子是客戶,實則不然。
他們連廠商也坑。
在他們坑客戶之前,還要跟廠商先進行一番博弈。
4s店的本質是汽車生產廠商的外包銷售渠道,畢竟賣車不是買菜,屬于搭建消費,用戶買之前都得看車買車試車,這就需要龐大的體系來支撐。
而往往廠家會在這一步選擇身前,通過外包的銷售方式來實現和客戶的互動。
導致一部分4s店成為了二道販子的存在。
經常投機倒把的人都知道,二道販子是這個世界上節操最差的一群人。
具體到汽車領域,更是如此。
正常情況下,四兒子店老老實實賣裸車,掙的錢也就是八到十二個點。
這點錢自然是喂不飽二道販子的,所以他們總想著整點花里胡哨的東西,這些騷操作自然是由用戶承擔。
首先是價格博弈。
任何銷售都知道自駕車的底價是多少,但他們從不會給用戶看底價,給個一萬塊的優惠,還說自己要上樓去跟經理請示。
如果消費者能跟著他上樓,會發現他僅僅是上樓蹲了個坑而已。
除去價格之外,還有pdi檢查費、保險、車膜、牌照一堆等著。
客戶稍微質疑一下,四兒子店會甩鍋說這是廠家要求,他們沒有辦法。
最終還是由客戶和廠家承擔了所有。
在衛筱看來,四兒子店是上個事跡的產物,老舊過時且全是負面作用,沒必要保留。
“老宋,賣個車而已,沒必要給自己請來一群祖宗。”
可宋杰不理解:“話是這么說,但換個角度看,4s店也是我們的最大客戶。”
他覺得衛總的理解有些偏差。
她把四兒子店當做了經銷渠道,而宋杰以為這個群體是客戶。
無非就是車廠以批量低價的形式,保證了銷量,從而降低了流水線的成本。
“之前也有人搞過直營模式,但下場不太好看,畢竟大宗工業品還是需要銷售規模的。”宋杰腦海里蹦出很多友商錘死掙扎的畫面。
衛筱態度堅決:“那些驢馬蛋子怎么和本總裁比?”
宋杰:“……”
“我的意思是,新時代的銷售,其實更多的是在網絡營銷上。”
“至于線下,每個城市保留一到兩個交付點就足以。”
“沒必要搞得滿大街都是。”
沈欣聽了半天,她雖然不愿意給宋杰撥錢,但站隊還是偏宋杰。
她只是希望壓縮一下成本。
于是出聲幫腔道:“那用戶在買車之前的流程呢?比如試駕這些。”
“試駕在交付店完成,其他全部在app解決,這樣會給消費者避掉很多雷。”
宋杰和沈欣不置可否。
消費者是避雷了,可廠家有些踩坑的意思。
這種銷售模式業內有人嘗試過,下場不怎么好。
究其原因,還是覆蓋面不夠,滲透率不高。
也不是每一個準車主都愿意打車穿越城市去另一端試駕車輛的。
這其中的弊端無法用數據量化,但弊端肯定是有的。
沈欣再次嘗試:“衛總,關于模式的問題,我們還是再考慮……”
“不用考慮了,我意已決,再勸自殺。”
衛筱嘴硬的不行,因為她知道再怎么掰扯,自己也是理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