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總工,時代在變化,海軍的使命也在變化。”林梟直抒胸臆。“目前我們的任務大多在遠海,并沒有很多的兩棲作戰環境。”
“就算有一點點戰術需要,現有的裝備量其實也飽和了。”
“所以……”
沒等林梟說完,陳晨插嘴:“所以我們做了革新,請移步碼頭,我給你詳細吹一吹。”
不想去,這是林梟的想法。
但架不住陳晨的盛情綁架。
來都來了,看一眼倒是無所謂。
反正快遞航母這個事兒還沒完。
除非你給我拿出一艘空天航母來換,否則你這個快遞航母我高低要插一腳。
來到了碼頭,林梟打量著前方的情況。
別的不說,就這個廠房的臨時船塢的大小,就讓他大失所望。
這里頂多也就能容納一個一二十米的項目,和快遞航母的體量差遠了。
在船只裝備這塊,噸位既是戰斗力,太小他看不上。
“小陳,我感覺你白費功夫,氣墊船這個賽道,我有其他人選的。”
“您先看看再說,馬上就好!”
話音落下,吳前帶大家走進船塢。
說是船塢,可這里連水都沒有,只是一座廠房,更像是機庫。
而眼前的項目,著實讓大家有些摸不到頭腦。
直觀上,它不像是船。
更像是導彈橫著放,或者無人機砍去了翅膀。
“這……這是什么?”林梟腦海里有畫面,可畫面是糊的。
“氣墊船啊。”陳晨笑道。
“你少來,我活這么大歲數沒見過氣墊船啊?你這玩意……是不是船都不一定呢。”
也不知道是無人機出了軌,還是導彈劈了腿。
生出一個這玩意兒。
但林梟可以肯定,這玩意兒和任何帶著‘舟’這個偏旁部首的裝備無關。
陳晨答疑解惑:“這個項目在我們內部明明為t1,前身是吳工主導的氣墊船項目。”
“不是,你這玩意怎么浮起來?”
林梟不理解,但凡是船,一定和浮力有關系。
所以造型盡量會橫向延展,而不會搞成流線型。
t1的構型,一看就是重點考慮了空氣動力學。
陳晨:“浮是能浮的,只不過我們浮的不是水,是氣。”
“你說人話。”
“其實您知道,我們晨盾在造船這塊是新手。”
“所以我們就一直在研究,有沒有把我們擅長的無人機和造船結合起來。”
“您猜怎么著?”
“還真有。”
“t1能利用高速時飛行式下方產生的高壓區域形成升力,從而可以實現貼水面飛行。”
“和氣點船看起來差不多,只不過t1的速度更快。”
林梟聽完都傻眼了:“差不多?差遠了好嗎?”
不愧是晨盾。
造船,也是無人機的模樣。
晨盾作為首屈一指的軍用級無人機制造商,生產的無人機無非三個特點。
快、大、自殺。
快來自于他們出色的空氣動力學技術積累。
大則來自于物流裝備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