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跌穿了原來的低價。
企業本身什么都沒有干,只是市場在意淫。
但最終的苦果,是企業承擔了。
風盾是擁有基本面的公司,不需要靠講故事來提升市值。
衛筱更希望在默默無名的角落,穩扎穩打。
最重要的是不要讓市場的過度參與,來影響自己的節奏。
“老王,你預計這一波上市,大概是什么規模?”
王琦想了想:“我覺得站穩兩千億,眼望三千億吧。”
“也就是說,我們大概能募集到五六百億的現金?”
“更少一點吧,因為我們的固定資產作價太高。”
“那就按四百億算吧。”
衛筱拿起紙筆,在紙上開始算賬。
“200給風盾,盡快二期工廠搞起來,再保一期的產能。”
“100給順風,沈姐剛上那個航母項目,正是花錢的時候。”
“100給我,我拿去和蓮花汽車搞科研。”
王琦:“您是不是少算了什么?”
“錘子,四百億內的加減法我是會的。”
王琦:“???”
很久沒回復,他明顯是被整懵逼了。
王琦是賬房先生,所以對集團的各部運行了如指掌。
當初說要上市融資,主要目的有兩個。
第一,支持風盾汽車擴產能,搶占市場。
第二,為剛成立的晨風重工注資。
“您把晨風重工忘干凈了可還行?”
衛筱拍拍腦門:“哦,還有個晨風重工……那我吃點苦,我只要五十,晨風重工分五十。”
“不可能,晨風重工啥都沒有,從0開始,五十億都不夠進實驗室的。”
王琦和張明瑞私下里對接過。
晨風重工不只有名字重,需要的資產也很重。
張明瑞要先攢出一個車輛裝備的班子,再成立專班實驗室分解研究細分技術,再建立生產線。
每一個單項,可能五十億都打不住。
“我感覺四百億,您給晨風重工一半,都不嫌多。”
衛筱肝兒疼:“我憑什么?”
“憑晨風重工是國防工業項目啊。”
衛筱癟癟嘴,并不買賬:“談不上項目,只是個嘗試。”
那天鄭宇村來的時候,衛筱可在場。
她全程參與了討論,并且察言觀色,心里跟明鏡似的。
這個項目,根本不是那種正兒八經的科研任務,只是第一個在新裝備方面的嘗試。
它甚至都不是部級單位的嘗試,而是鄭宇村這個主任的嘗試。
其實在國防口,這種嘗試很常見。
某個科研人員靈光一閃,在某個技術領域有突破,就比如發動機。
上面撥點錢,看看能不能把這個想法落地。
如果發動機落地,上面繼續撥錢,看看是不是能把發動機用在飛機上。
如果可以,繼續撥錢,再嘗試能不能搞一架新飛機出來。
如此循環往復的重復,才能推出一整個的產品。
可如果在某一步卡住,之前投的錢就是打水漂。
關鍵。
人家正經的國防口,錢多無所謂,投著玩。
衛筱可要考慮效益。
“那天鄭宇村自己都不是很確定,只說晨風重工是無人車輛裝備的一種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