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千里之外,哈蘭山。
剛剛回到旅部的葉成風接到了來自晨盾集團的郵件,上面詳細的記述著關于協助科研活動的具體要求。
陳晨希望從哈蘭山口到京蘭高速之間,大約五百平方公里的狹長區域全部戒嚴。
雖然這塊區域大部分地方本就是無人區。
但還是有一些軍事設施和地質勘探活動站。
再加上穿越的旅游和車友,管理起來十分困難。
歷次大型的軍事演習,也從來沒有完全戒嚴過。
葉成風拿著協助通報,找到了還在旅部逗留的孟浩翔。
“孟參謀,司令員真的讓我們無條件配合嗎?”
孟參謀毋庸置疑:“當然,不然我待在你們旅部干什么?”
他沒有離開哈蘭地區。
因為陳晨說的很清楚,不用幾天,他就會從西京帶科研團隊回來,希望孟浩翔留在這里協調。
看到葉成風的猶豫,孟浩翔拿起桌上電話:“你要是實在拿不準,給司令員打個電話問問就好了。”
葉成風連忙擺手:“你別害我。”
他知道司令員的脾氣。
有明確的命令,自己再打電話過去絮絮叨叨。
除了挨一頓批評之外,沒有任何卵用。
“行吧,戒嚴就戒嚴,我配合。”
孟浩翔拿著協助函提醒道:“不光是戒嚴,人家還需要模擬靶,你也得準備上。”
“我知道,數量有點不夠,我已經讓下面人準備了,看看向友鄰部隊借一些充氣靶,能不能湊夠數字。”
除了戒嚴之外,最讓葉成風感到為難的就是標靶數量。
協助通告寫的很清楚,需要400個裝甲車輛標靶,其中三分之一要求是移動靶。
這四百個標靶需要按照正常的戰術配置,分散在上述戒嚴區域。
“你說實驗武器要標靶我能理解。”
“可為什么這么多?”
“我一個重型合成旅,裝甲車輛也就四百輛。”
“難不成陳總這個新武器,一次性能干掉一個合成旅嗎?”
孟浩翔想都沒想就擺手:“那怎么可能?除非他研究的是核彈,當然了,研究核彈的話,也不用準備標靶了,眾生平等。”
四百輛裝甲標靶,以戰術配置分布在五百公里內。
幾乎和實戰差不多。
你別說四百個標靶了,就算是四百個人,分散在各個陣地,都得打半天。
孟浩翔猜想陳晨可能是想測試打擊效果以外的其他功能。
比如情報收集之類的。
要是以火力為標準進行演練,這個規模的標靶配置肯定是不可能實現的。
四百個標靶,就算十車一組,也要四十個陣地。
按照演習區域的大小。
四十個陣地之間相隔距離至少在百公里以上。
如此分散的配置,以實驗水準是絕不可能殲滅的。
別說實驗了,就是實戰,也不可能殲滅。
“葉旅長,別瞎猜了,咱們只管把陣地設置好,區域戒嚴好,其他的等陳總來了,會有答案的。”
……
四天后,一輛軍用卡車從機場駛來,上面裝著一個類似集裝箱的玩意兒,貼著晨盾集團的封條。
按照陳晨的囑咐,這是試驗用的裝備。
葉成風無權開啟,只能將他安置在旅部營區。
隔天。
來自西京的專家團隊全部到達哈蘭山旅部,葉成風以超高規格接待,為他們接風洗塵。
葉成風多次打此行的任務,團隊推說不知。
直說他們是負責來記錄數據的。
葉成風尋思晨盾真不是開玩笑的,保密紀律幾乎貫徹到骨子里了。
最后一天。
一架軍用直升機現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