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目前的完成度不到60%,但已經遠超有些所謂的3a大作。
再加上大模型的介入,調動起來的算力成本也是令人咂舌的。
種種加載一起,不虧就是萬幸。
賺?拿頭賺。
張明瑞背著手,一副事不關己的模樣:“要么說我們是打下手的,人家是領導呢?”
“咱想的的是能不能賺錢,人家領導想的是長遠效益。”
“你這個戰棋系統如果真磨練出來了,花多少錢都是值得。”
蘇雪松不服的噘嘴:“你是打下手的,我不一樣,我是領導的裙帶關系。”
“別玩嘴了,你讓戰棋先給出個勝率。”
“哦。”
蘇雪松快速的在管理機上敲出一行代碼。
戰棋系統經過20秒思考之后,給出了自己的判斷。
勝利的天平略微向a隊傾斜,勝率在72%。
看到這個數字,張明瑞點點頭,直呼合理。
因為a隊小一半的成員都是從軍校畢業的,有一定的戰術理論基礎。
而b隊則是以游戲發燒友為主。
張明瑞認為需要戰術配合的戰爭游戲中,槍法并不能代表一切。
出色的戰術素養才是獲取勝利的關鍵。
可是。
隨著游戲的進行,他的臉被打的啪啪直響。
b小隊有一位槍王存在,一個人一把狙殺瘋了。
側翼的關鍵陣地有他的守護,a對的突擊小隊束手無策。
最終在他的優秀發揮之下,b隊兵不血刃拿下首戰。
張明瑞看著蘇雪松,有些尷尬。
蘇雪松則毫不留情:“老張,你帶出來的嫡系也不行啊。”
“說的好像你行似的。”張明瑞一點都不服。“你精心蒸餾的戰棋系統也認為a隊要贏。”
蘇雪松擺擺手:“模型學習總要有一個過程,剛開始它的判斷邏輯是雙方的選邊情況和武器配置,這些參數其實不影響戰局本身。”
張明瑞勉強同意:“行,給你算上,第二局打花職業分配,并且換邊。”
蘇雪松說的有些道理。
大模型要進化,至少得有學習的內容。
剛才這一局游戲,就是一次樣本。
有了判斷依據之后,第二局的結果預測應該會準一些。
按照張明瑞的安排。
a、b隊人員能不變,職業分配全部重洗。
b隊的槍王去到了指揮員的位置。
a隊也從優勢邊換到了弱勢邊。
緊接著,戰棋系統給出了自己的勝率預測——a:b=44:56。
“你問問它的判斷邏輯。”張明瑞覺得還不夠。
第一句單純給勝率,是因為判斷依據并不夠。
而經過第一局之后,系統已經掌握了一些基礎信息。
比如雙方選手的實力,已經裝備的特性。
蘇雪松在管理機上輸入代碼,戰棋系統很快給出了自己的思考邏輯。
【b隊3號選手擁有超群的游戲操作技巧,變換指揮位置,依然不可忽視熟練度對于該類游戲的影響……】
十五分鐘之后,這局游戲確實以b隊取勝為結果。
但游戲的過程并沒有像戰棋思考的那樣,沉陷焦灼的狀態。
b對依然是以碾壓的態勢缺的了勝利。
這讓張明瑞略微有些破防:“老蘇,讓你搞人工智能,你不能搞個人工智障出來啊。”
“我都說了,他需要一個過程。”
張明瑞不買賬:“我信你個鬼,一次不準,有過程也就算了。兩次都不準,你這玩意兒有毒。”
他本來對戰棋系統基于厚望。
畢竟之前路通科技的成果是有目共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