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上的最大離地間隙還會增加。”
這是懸浮式車身的最大好處。
一般的車子,最低點都是幾何中心,也就是駕駛艙所在的位置。
而風暴坦克的最低點,其實是前輪。
這個高度可以隨著地形變換。
只要面前不是一堵墻,理論上都可以通過。
但崔國勝轉念一想。
通過性強,一方面取決于離地間隙。
但也很吃車子的動力。
像這樣的一輛巨型怪獸,自重本身就大。
再加上遇到障礙物,沒有強大的扭矩一切都是白搭。
“你這玩意兒怎么能做到這么小的車,又是高扭矩的?”
陳晨:“簡單,電機,這臺是增程版本,內置柴油發電機。”
“真電車?”
陳晨點頭:“嗯吶,我們考慮國內的電動技術已經很完善了,沒必要非逮著內燃機薅。”
“工程車的動力組還是比較常規的。”
“利用內燃機發電,然后為車子提供動力。”
“后續通過推出動力要求比較高的版本,我們會考慮其他模式的發電技術。”
崔國勝抬頭想了半天:“什么模式?”
“暫時不好說,反正都是燒開水內點事兒,哪個便宜用哪個。”
“???”
人類的發展史就是燒開水。
這話沒毛病。
不過目前崔國勝能想到最高效的燒開水模式,大概就是核能了。
陳晨說的應該不是這個。
“說一千,道一萬,不如親眼一看。”
崔國勝依然沒有對這輛車發表明確的看法。
“你讓駕駛員下去,規規矩矩跑一圈看看。”
陳晨有些猶豫:“算了吧,這是新車,明天還留著展出呢。”
“車子設計出來就是用來跑的,除非說你這玩意只是個樣子貨。”
話都說到這兒了,陳晨也只能順從。
事實上。
他也很好奇這輛車的極限在哪里。
工程車下線之后,他們在廠內做過幾百次測試,效果都不錯。
不過那種測試是按照民用車的標準去跑的。
而眼前這條測試跑到,是按照軍規設計的。
難度不是一個維度。
如果風暴坦克能通過這條賽道,行駛性能就能在民用車級嗷嗷亂殺了。
隨著陳晨在對講機內一聲令下,車子從起點出發。
崔國勝親自抬起手臂,記下了表上的時間。
隨后才開口問道:“我看車子上那么多孔洞,還有那些凸起的構件,這個車子的智能模塊應該是拉滿的吧?”
陳晨搖搖頭:“也不是很滿,只是配備了視覺和傳感器兩種方案,為將來的智駕做準備。”
“軍車搞智駕,靠譜嗎?”
陳晨突然抬起頭:“誰跟你說是軍車了,我們這玩意兒是正經八百的民用車。”
“???”
現場突然一片寂靜。
所有人都抬起頭看向陳晨,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崔國勝也懵逼了:“民用車?”
“我剛一直要解釋,你不給我張嘴的機會。”
陳晨有些無奈。
“這是風盾和蓮花汽車的越野車項目。”
崔國勝:“你沒毛病吧?民用車你整這么復雜?”
“沒辦法,現在的新能源車市場太卷了,不出點幺蛾子真的會被淘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