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業界普遍猜想,這輛車的炮塔應該是和常規坦克大差不差。
畢竟坦克炮塔誕生一百多年了。
怎麼創新,也是萬變不離其宗。
可眼前這玩意兒,你說是坦克?
“這不就是火箭炮嗎?”
“什麼步兵車,什麼坦克?”
“扯淡!”
“紅軍你們玩賴可不行啊。”
魏伯謙這才聽明白,氣的嗷直冒火。
你就弄個火箭炮過來,按坦克報批!
這就是擺明了作弊嗎?
要按這麼整,我明天弄個核彈過來,按照燒水壺報批編到炊事班。
這能行嗎?
一聽魏伯謙開始上綱上線,陳晨連忙擺手。
“首長,我們這可是正經八百的多功能步兵車。”
“你可不能污蔑我們。”
“現在你看到的,就是多功能步兵車的箭炮形態。”
林梟突然眉頭皺:“等于,意思是你這玩意兒可以換發射部?”
“對的。”
“目前已開發的形態包括坦克丶火箭炮丶榴彈炮丶步兵車丶無人機發射車和雷達車6
個形態。”
“想要切換功能,加裝相應的多功能戰部即可。”
“如果有吊機幫忙的話,換裝能在五分鐘內完成。”
魏伯謙為之一震,不再抬杠了。
多功能這個概念也不是第一次出現了。
許多裝備都在往這方面靠,但都是一些皮毛而已。
可眼前這輛車—!
要按照陳晨的說法,那就是徹頭徹尾的多功能。
換一個炮塔,就是一個功能。
這算是把模塊化玩明白了。
他和林梟對了對眼神。
身處高位的他倆都知道這意味著什麼。
徹頭徹尾的模塊化,能夠讓裝備的潛力最大化,成本最小化。
試想一下。
坦克連的坦克,在必要的時候能拉到炮連去。
炮連的火箭炮,在必要的時候能拉到作戰支援連去。
戰場上的車輛功能,它涵蓋了一半!
這就是一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
再往下想。
高度集成的模塊化讓這輛車成本無限降低。
無論是裝備成本還是養護成本。
如果把車輛底座看做一把槍,那麼車輛的戰斗炮塔就是子彈。
需要什麼就換什麼,想想就有些麻了。
但魏伯謙沒有盲目樂觀,他的心里還有一些大大的問號。
“你先別給我畫餅!”
“f高地距離k點,直線距離330公里!”
“你這個戰部就這麼點,他怎麼打300多公里的?”
眾所周知。
三百公里的射程,已經是世界上絕大多數火箭炮可望而不可即的距離了。
也只有咱家,喪心病狂的把火箭炮做成中程飛彈的模樣。
關鍵人家phl火箭炮。
戰斗部那麼老大一個,才大三四百公里,戰斗部粗的跟飛彈一樣。
你這玩意兒,戰斗部看起來就是個普通大小,怎麼打三百公里的?
陳晨擺手糾正:“不是300公里,是650公里。”
林梟當時就震驚了:“600公里的火箭炮!?”
“不是,我們這個彈藥的正式名稱叫做彈炮結合智能巡飛彈。”
“彈體本身采用串列機翼布局。”
“利炮射的初速,它概能兩百多公。”
“如果有需要,它身攜帶的動會介,增程道六百公。”
“在這個距離范圍內,它可以做到一定幅度轉向和機動。”
魏伯謙這才恍然大悟。
等于是兩段式加速。
既有炮彈的初速,自身又自帶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