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凌云想了想,覺得此事可行。
守捉城不可能一直實行現在的模式,這會極大的限制經濟的發展。
當初實行集體經濟是沒有辦法的事,那會兒快到冬天了,大家手上又沒有錢糧,若李凌云不管,他們熬不過這個冬天。
現在天氣漸漸暖和起來了,之前又給大伙兒發過銀子,城內還有外來人員,可以嘗試著讓大家自力更生,慢慢盤活經濟了。
想到這兒,李凌云說道:“你和趙叔商量著擬封告示,將這事兒給大伙兒通報一聲。記得具體情況寫詳實一些,免得大伙兒慌張。”
沈新遠應下。
等他離開后,趙文武去了鐵器司。
鐵器司一個冬天都在忙著生產農具,如今打好的鐵鍬鋤頭等堆滿了庫房。
許遠伯正在帶人清理庫房內的農具。這些農具登記造冊后要交給木材司的人,他們安裝上手把后就可以發給城內的百姓了。
見李凌云進來,許遠伯拍拍身上的灰快步上前:大人,你怎么來了?”
李凌云望著不遠處忙碌的眾人,笑道:“過來看看,你這鐵器司倒是越來越熱鬧了,這個冬天生產了多少農具?夠城內百姓用的嗎?”
如今的鐵器司,光打鐵的就有三十多人,算上打下手的,怕是不下五十人了。
許遠伯笑了笑,回道:“各種農具生產了六千多件,暫時是夠的。”
“農具先放一放,最近這段時間抓緊打造一批鍋和菜刀出來。要確保每個家庭都有一口鍋和一把菜刀。”
既然要取消大鍋飯制度,那就必須保障百姓分開后能吃的上飯,總不能讓他們忙了一天回家啃生米吧。
徐遠伯點頭應是。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等鍋和刀造完,抽一部分手藝好的開始打造武器,每種先造兩千副。”
許遠伯聽到這話偷偷瞥了眼李凌云,再次點頭應下。
這天晚上,內城外城同樣的熱鬧。
第二天一早,沈新遠便拿著一張長長的告示來找李凌云,讓他做最后的校檢。
李凌云接過告示看了看,沈新遠和趙清河將事情說的很清楚,基本上沒什么問題。
李凌云將告示遞給他:“沒什么問題,去伙堂給大伙兒宣讀吧。”
這會兒城內的百姓都在伙堂吃飯,現在過去剛剛好。
“好,那我去了。”沈新遠接過告示出了營房。
李凌云洗漱完后也去伙房吃飯。
還沒到伙房呢,遠遠的就聽到里面傳來陣陣喧嘩聲,百姓們都在討論告示上的內容。
“告示上說的是真的嗎?咱們從三月初一起就不能來伙堂吃飯了嗎?”
“對,以后咱們就各自在家吃飯,也不需要集體勞作了,想掙錢的去民政處報名,民政處會根據活計輕重支付不一樣的工錢,目前挖渠的人一月有二兩銀子。”
“我還是喜歡現在的生活,現在咱們每天都能吃飽,若分開吃的話,我那婆娘為了省糧,估計每頓飯里不會有太多糧食。”
“我也覺得現在的日子好,若分開了,萬一家里沒糧了怎么辦?”
“我倒是覺得分開更好,我家婆娘廚藝不錯,若分開了,他就帶著兒子去外城擺個面攤,我去報名挖渠,這樣一來,不愁吃不說,掙的也比現在多。”
“我算了一下,分開后我和我家老大都可以去挖渠,一月的工錢有四兩,干上幾個月就能給他娶一門媳婦了。”
“怕就怕以后沒活兒了,咱們就只能吃老本,等老本吃完了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