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李凌云讓趙文武去了趟徐縣,將販鹽的那伙兒人請到了城內。
去年,大雪封路前,李凌云派人去鹽販那兒購買了近五萬斤粗鹽,一個冬天下來,也消耗的差不多了。
原本他想著繼續和對方合作,可是昨天趙文武走后,他想了很多,覺得應該稍稍加快一點發展的速度。
他手上如今能賣的也就只有食鹽了,必須加大食鹽的出口量,快速斂一批財富。
鹽販子來的時候已經是第二天了,總共來了三個人,當初找李凌云賣鹽的那個年輕人赫然在列。
李凌云在民政處接待了他們。
等三人知道一直找他們做生意的年輕人居然是這座守捉城新來的守捉使后,眼中因守捉城變化太大而產生的不解算是得到了解答。
他們聽說最近關內出現了一種精鹽,價格出奇的高,原本還不知道這鹽是誰賣的,現在他們敢肯定,販賣精鹽的一定是眼前這人。
只有這樣,他才能在這么短的時內讓這座破落城改換新顏。
三人落座后,李凌云開門見山道:“本守捉邀請你們過來,是想和你們談一筆生意,不知你們意下如何?”
三人面面相覷,還是那位給李凌云賣鹽的叫連大郎的青年開口:“不知大人想和我們談什么生意?”
李凌云沒有說生意內容,而是問道:“你們采鹽的團隊有多少人?一天大概能產多少粗鹽?”
這屬于他們的秘密了,連大郎本不想回答,但遲疑片刻后還是開了口:“我們目前有一百人,一天的曬鹽量均下來大約是一千斤,但曬鹽這活兒只能在四月到十月之間做,一年也就能干六個月左右。”
也就是說,他們一年大約能制十八萬斤鹽。
李凌云說道:“本官也打算組建一支采鹽隊伍,我希望你們能帶著你們的人加入進來,本官不會虧待你們的。”
三人一聽臉色巨變。
李凌云要建立采鹽隊?
那不就要和自己等人爭市場了嗎?
他這么做是不是不太厚道!
連大郎身邊的一位稍微年長的男子不滿道:“采鹽隊是我們三兄弟辛辛苦苦拉起來的,我們不加入任何其他人的隊伍。”
另一人也隨之附和:“我們喜歡單干,若李守捉愿意和我們合作,那就繼續合作下去,若不愿意,那么你是要成立采鹽隊還是另找合作方,都與我們無關。”
李凌云笑道:“實不相瞞,如今在關內風靡的精鹽出自本官之手,想必你們也知道精鹽的價格,若跟著本官干,還能虧待了你們不成?”
三人聽到李凌云的話,不禁遲疑了起來。
他們忙碌一年,也不過掙兩千來兩銀子,一百人分下來,一人也就能掙個二十兩。
可李凌云出售的精鹽,光一斤就快被炒到了十兩銀子的價格,人家賣一次鹽掙的錢都比他們辛苦一年掙的還多。
若真如李凌云所說,他不會虧待自己等人的話,那跟著他干未必不行。
只是……他真能說到做到嗎?不會在騙了他們的采鹽方法,將他們手下的人籠絡住后就卸磨殺驢吧?
連大郎遲疑道:“李守捉,你為何會選我們?”
像他們這樣,私自制鹽的人有不少,李凌云為何偏偏選中了他們
李凌云笑道:“咱們也做了不少次生意了,雙方之間差不多都熟悉了,溝通起來比較方便。我知道你在想什么,是不是在怕本官卸磨殺驢?”
連大郎尷尬的摸摸鼻子沒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