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說說各軍人數,中軍五千人,其他各軍三千五百人,中軍下轄五營,其余各軍下轄四營,騎兵步兵按四六分,駐兵不得少于兩成。”
駐兵不負責外出作戰,他們的職責是駐防大后方以及負責后勤。
按照李凌云所說的人數分配,算下來總人數超員了一千人,可也沒人去管他是否多招收了一千兵。
這幾年邊鎮兵力多有溢出,朝廷哪怕知道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根本沒能力管。
安山手里原本只有兩軍五萬人,可他換防來營州后又迅速招募了兩萬人,朝廷不知道這事兒嗎?肯定是知道的,但如今的朝廷已經沒能力問責手握重兵的安山了。
不止他這里,其他各鎮也是如此,朝廷需要他們鎮守邊鎮,同時還要指望他們平亂,自然不敢斥責他們擴軍的事。
李凌云只是多征一千兵,這么點人數沒人往朝廷舉報,而安山自己都在擴軍,更不可能說李凌云什么。
見眾人一一記下了自己說的話,李凌云繼續開口:“中軍都統由趙文武擔任,左右虞軍都統由那木和邵旭擔任,前后左右軍都統分別由伍素、陳元德、林平和李小山擔任,各位可有異義?”
眾人抱拳回道:“卑職無異議。”
李凌云是按照軍功任命的都統,軍營里一切以軍功論資,他們并沒有話說。
李凌云點點頭:“各軍都統推舉各自的營指揮使,今天就定下來。”
這下大伙兒人立刻討論開了。
如今各軍并沒有分人,大家選人還是在一個大盤子里選,七位都統自然都想選作戰勇猛的人到自己軍下擔任營指揮使。
為此,大家爭的是面紅耳赤。
議事廳內喧鬧聲不斷,為了一個人,大伙兒爭的你死我活的事接二連三的發生。
李凌云并沒有制止大家,悠閑的坐在主位上看著眾人爭搶。
大約過了兩刻鐘的時間,眾人才將各自的營指揮使選出來。
商年、楚寰、爾司、吾蘭等人都升任為了營指揮使,辛森也被趙文武選為了中軍第一營的營指揮使。
辛森原以為自己以后就只能在隊正的位置上待著了,沒想到趙文武居然選自己做了營指揮使,讓他一下連升了三級,這可將他他感動壞了。
他知道,趙文武選自己肯定是李凌云授意的,不然他絕不會忤逆李凌云的意愿將自己調回來。
想到這兒,辛森眼眶微濕,朝著李凌云感激的行了一禮。
李凌云并沒有說話,只是輕輕點了點頭。
辛森雖然犯了錯,但是在出去管理鹽田的這段時間表現很不錯,運回來的鹽比以往多了數倍,給守捉城增加了不少收入。
有錯該罰,但有功也該賞,他的付出值得他得到一個營指揮使的職位。
營下設團,但團指揮使的人選李凌云并沒有管,放手讓各都統自己去選。
再之后,李凌云將兩千多名士兵和一千輔兵以及新招收的七千新兵按比例分成七份,讓七人以抓鬮的形式各領一份,算是他們手下現有的兵。
守捉城的兵力全部加起來也才一萬人,還有一萬六千人的缺口,李凌云并不打算再讓趙文武出去招幾萬人來,他準備讓各軍自己解決兵力問題。
想到這兒他說道:“各軍現在基本上只有一千五百兵,剩下的人你們自行去招募,募兵所需的物資找我來領。”
關外基本上無兵可招了,但是關內可是有大批流民的,只要帶著物資過去,不愁招不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