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五的大朝會上,朝臣就安山問題展開激烈討論。
激進派認為,趁安山還未在西域站穩腳跟,朝廷派出大軍西進,一舉將其殲滅,以絕后患。
保守派認為,安山已是喪家之犬,不值得再為其耗費錢糧。況且北方的匈奴不會放任他在西域壯大。
大夏只需要作壁上觀,要不了多久,安山就會被匈奴人消滅。
激進派罵保守派目光短淺,保守派罵激進派好戰喜功,雙方吵作一團,誰也說服不了誰。
還是柳懷瑾出面才制止了眾人。
他問李凌云對此事的看法,李凌云并未作答,而是望向端坐于龍椅上的小天子。
李正見李凌云望過來,猶豫片刻后開口:“安山竊國,此乃死罪。”
朝堂諸臣聞言皆是一怔。
李正登基已經一年半了,這一年半里,他一直充當著吉祥物的角色,朝堂諸事皆由柳相、輔國公和大將軍三人抉擇。
雖然三人在做決定之前還是會問李正的意見,但他每次都以“朕年幼,諸事由三位愛卿決定”為由推拒,今天是第一次發表自己的意見,這著實讓眾人驚訝。
李凌云瞥了眼李正,見他雙手緊握,稚嫩的臉龐微微發紅,顯然內心很是激動。
他收回目光望向柳懷瑾,柳懷瑾與之對視一眼,出列。
“依陛下之意,朝廷該出兵西域攻打安山嗎?”
李正望著柳懷瑾用力點頭:“對。”
“既然陛下有此意,那臣下去和輔國公以及大將軍商議作戰計劃,待定好計劃再來報與陛下。”
“好。”
見小皇帝要出兵攻打逃往西域的安山,保守派的人坐不住了,他們忙出列勸阻,言國庫困難,難以支撐一場大戰,若陛下真想滅了安山,可以暫緩兩年,等國庫稍稍充盈幾分再出兵也不遲。
可他們的諫言很快就被激進派的人駁回。
此時安山還未站穩腳跟,正是出兵圍剿的好時機,若放任他在西域發展,誰又能知道兩年后是個什么光景?
保守派見小皇帝并沒有改變主意的意思,只能熄火。
四月二十。
李凌云率領五萬大軍出兵西域,李正率領百官相送。
待送走李凌云,返回皇宮后,李正屏退身邊奴仆,召柴讓覲見。
柴讓來的很快,他恭敬的朝李正行禮:“臣柴讓參見陛下,不知陛下召臣來所為何事。”
李正端坐在太師椅上,沉聲道:“起來吧,朕讓你擴招金吾衛之事,辦的如何了?”
此時的李正一副小大人的模樣,稚嫩的臉上一片沉著,不見一絲孩童氣。
他這副樣子讓柴讓心下微驚,躬身回答:“回陛下,三萬金吾衛已全部招滿。”
李正眉頭輕輕皺了皺:“繼續擴招,招滿五萬人。”
柴讓聞言眼中閃過喜色,忙開口道:“臣遵旨。”
似是想到什么,他走到李正身邊小聲道:“陛下,如今京營除了金吾衛,其他各軍皆被李凌云控制,就連御林軍統帥也換成了李凌云的心腹李小山,如此下去,怕是對陛下不利啊。”
李正瞥了眼柴讓,語氣不悅道:“大將軍在為國征戰,你卻在此構陷忠良,意欲何為?”
拆讓一驚,忙雙膝跪地,驚恐道:“陛下,臣知錯了,臣罪該萬死,求陛下饒恕臣這一回。”
李正冷哼一聲:“念在你還算忠心的份上,朕饒你一次,再有下次,哼!”
“謝陛下,謝陛下。”
“下去吧。”
“臣告退。”柴讓快步走了出去。
待出了大殿,他一收臉上的驚恐,嘴角微微一勾,淡定從容的離開了。
他怕李正嗎?并不,剛才那姿態不過是在小皇帝面前做做樣子罷了。
倒不是他覺得李正是個孩子好欺負所以才不怕的,而是他知道,李正絕不會因為自己說了李凌云的不是而處罰自己。
他們這個小皇帝啊,心思深著呢。
:<ahref="https://y"target="_blank">https://y</a>。手機版:<ahref="https://y"target="_blank">https://y</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