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三年八月二十五。
西域傳來消息,大將軍李凌云一戰破安山,之后以迅雷之勢連續收服西域二十余國。
消息一經傳開,大夏百姓無不歡騰,朝堂上自李凌云離開后便互相攻訐不斷的激進派和保守派算是分出了高低。
小皇帝大喜,往李府送了無數賞賜。
中正三年十一月二十一。
西域再次傳來消息,匈奴得知大夏軍隊在西域勢如破竹,派出十萬大軍圍剿李凌云,卻被其設計誘入天山大峽谷,一戰殲敵七萬余眾。
李凌云并不滿足于此,親率一萬人日夜追擊,直逼匈奴王庭。
匈奴單于得知消息派出二十萬大軍抵擋,最終以失敗告終,匈奴單于不得不倉皇西逃。
李凌云繼續追擊,直到將匈奴趕入烏拉爾山才停下腳步。
西域各國得知此消息無不震驚,紛紛請求恢復對大夏朝的朝貢,繼續尊大夏為宗主國。
李凌云同意了諸國的請求。
他將于來年春率領諸將士和各國使臣班師回朝。
當這則消息傳回大夏時,民間百姓紛紛扔下手中的活計,奔走相告喜極而泣。
朝堂上卻是另一番景象。
聽到消息后,激進派也好,保守派也罷,全都沉默了。
就連小皇帝和柳相也沉默著,久久不言。
李凌云這次的功勞太大了,大的嚇人。
百年前大夏勢微,草原諸部紛紛崛起,與大夏紛爭不斷。
原本依附于大夏的西域各國瞅準時機,先后與大夏脫離關系。
百年來,大夏先后三次對西域用兵,卻全都無功而返。
李凌云不僅重新收復了西域各國,還將雄居西北的匈奴趕到了萬里之外。
他憑借一己之力,將大夏重新送上了世界之巔。
此等功績,該如何賞?
小天子李正捏了捏放在膝蓋上的手,沉聲問柳懷瑾:“依丞相看,該如何賞賜大將軍?”
柳懷瑾略一沉吟,出列:“李將軍立下不世之功,當重賞。”
李正的雙眸微不可察的閃了閃,繼續問:“如何重賞?”
“當……封王。”
嘩!
此言一出,朝堂頓時嘩然。
“丞相怎可說出如此荒謬之言,大夏自立國起,就沒有異姓封王的傳統,李將軍非宗室之人,如何能封王?”
“太祖曾有言,異姓不可封王,丞相這是準備違背祖制嗎?”
“陛下,臣彈劾柳懷瑾包藏禍心禍亂朝綱。”
……
一時間,不管是保守派還是激進派,都出言反對。
李正抬手制止紛亂的人群,待朝堂漸漸安靜,他才挺直腰桿開口:“丞相乃大夏國柱,其忠心日月可鑒,再有人中傷他,朕定嚴懲不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