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彈劾柳懷瑾的那位臣子聞言忙開口認罪:“是臣誤會丞相了,望陛下饒恕臣這一回。”
“起來吧。”李正說罷略一停頓,繼續道:“既然諸位愛卿認為……”
“陛下,臣有話說。”
不待李正說出后面的話,趙文武率先一步出列,朝著李正彎腰行禮。
李正眉頭微皺,很快又舒展眉眼:“趙將軍有何話要說?”
十一歲的李正剛剛進入變聲期,音色變化明顯,雖然他面色如常,但眾人還是從他那起伏的語氣里聽出了一絲不滿。
趙文武自然也察覺到了,但他并未停止,而是揚聲道:“四年前,大夏紛爭四起,安山竊國,于長安自立,先帝攜陛下南下,是大將軍日夜奔襲擊敗敵軍,確保了先帝和陛下的安危。”
剛剛安靜下來的朝堂因趙文武這句話又開始嗡嗡嗡起來。
有人點頭,有人皺眉,也有人偷偷瞧著上方的李正,觀察其臉色。
李正眼中閃過回憶之色,輕輕點頭:“大將軍對父皇、對朕都有恩。”
柴讓見狀疾呼而出:“陛下,臣子護衛天子乃其職責所在,陛下切不可將其視為恩情啊。”
群臣紛紛附和。
李正乃天子,天子怎么能說臣子于他有恩這樣的話呢?
趙文武鄙夷的瞥了眾人一眼,繼續道:“陛下登基三年,大將軍南征北戰,平定大夏南北各地,使紛亂的大夏重新安定,此等功績哪怕封王也不為過。”
“大將軍豁達,不曾說過自己的功績,但是他不說,吾等卻不能忘了他對大夏的貢獻!”
不少人贊同的點頭。
說李凌云對大夏有再造之恩都不為過,他們不同意封王之事,卻也不會不承認李凌云的功績。
李正的眼神更加柔和了一些,他輕輕點頭肯定了趙文武的話。
趙文武繼續開口:“西域脫離大夏已有百年時間,此前三次西征皆以失敗告終,如今大將軍卻揚我國威,令西域各國重新歸附于大夏,此等功績若不封王,又該如何封賞?”
朝堂諸臣陷入沉默。
是啊,若不封王,又該如何封賞李凌云?
總不能人家立下這不世之功,卻什么也不賞吧?
可……封王有違祖制,這口子萬不可開啊。
柴讓見眾人沉默,忙指著趙文武大聲道:“你竟敢逼迫陛下做那違背祖制、大逆不道之事,趙文武!你該死!!”
“陛下,趙文武目無君上,臣請斬之!”
趙文武冷哼一聲:“既然柴將軍說到了祖制,那我倒想問問你,祖制是如何說的?”
“太祖有言,異姓不可封王,你卻想裹挾陛下,讓陛下封李凌云為王,這不是大逆不道嗎?”
趙文武呵呵一笑:“柴將軍也說了,太祖有言,‘異姓’不得封王,大將軍是異姓嗎?”
“你!你這是狡辯,李凌云雖也姓李,卻非宗室之人,太祖的本意是不可封非宗室之人為王,你不要混淆視聽。”
眾人眼神閃動,剛剛還在強烈反對李凌云封王的人群,此時卻有不少人選擇了沉默。
李正此時已經恢復了冷靜,他望著眾人的表情變化,不自覺的捏緊了放在膝蓋上的手。
趙文武也察覺到朝堂上氣氛有所改變,心中稍稍松了口氣。
他盯著柴讓,語氣冷冽:“太祖只說異姓不得封王,卻沒說這異姓是否為宗室之人,柴將軍言太祖之意,是太祖告訴了你他的意思嗎?”
“還是說,你將自己當成了太祖?”
:<ahref="https://y"target="_blank">https://y</a>。手機版:<ahref="https://y"target="_blank">https://y</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