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齊之后之前還在專心致志看電路圖的人都放下了手中的圖紙,然后不約而同的看向陳望。
畢瑾也看向陳望,覺得他應該知道會議開始之前需要說些什么。
除了畢盛華還有昨天在現場見證過“奇跡”的技術人員,其他人都好奇陳望會說什么作為開場白,畢竟一個11歲的孩子要想讓一群大人心服口服的聽他指揮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陳望:“好,那我們來看第一臺改進的設備,南方廠生產的仿蘇p-105電臺,這臺電臺是單信道,所以頻率固定,使它無法快速切換。”
眾人:???這是什么樣式的開場白?
陳望繼續,“我們首先要要做的就是把單信道改成多信道,我設計了一個機械式信道切換器,大家可以看看手中短波電臺改進方案的第二頁,上面就是切換器的圖紙。”
桌子上的眾人先是一愣,然后才倏地回神把手中的圖紙翻得“嘩嘩”作響,趕緊找到陳望口中的切換器圖紙。
其實陳望最開始設計的是電子式多信道切換器,但來到無線電廠看過生產車間后陳望就改變了主意,因為電子式多信道切換器的邏輯控制需要芯片,現在這個玩意兒在國內簡直就是稀有品中的稀有品,他們研究所也沒有指標。
而且國產的芯片不僅數量稀少,性能也極其不穩定,與其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弄電子式切換器還不如先將就用機械式的。
此時會議桌上的眾人已經沉浸在了圖紙當中,因為手中的機械式切換器圖紙不僅有詳細的核心結構,連制造的材料還有加工步驟都一一寫了出來。
只是看著這些加工步驟在場的八級鉗工都捏了一把汗,看來這次是真正考驗他們技術的時候了。
幾位剛這樣想完,就聽到上面的陳望開口道:“切換器中定片和動片的加工到時候就要靠六位八級老師傅了。”
“呵呵呵呵,盡力盡力,我們一定盡力。”機械廠來的兩位八級鉗工笑得勉強,剛進來看見竟然是一個小孩子主持的會議時心里還覺得這次外借補貼掙得輕松,好像是鬧著玩的。
現在看來只能掏出自己壓箱底的手藝才能行了。
“第二個就是他的電路管功放,fu-7電子管功耗大,而且壽命短,這也是我們主要改進的地方,大家可以看第三頁,這是我重新設計的電路圖。”
技術科的組長李光偉剛剛看到這幅電路圖就產生了疑問,于是在陳望說到這張電路圖時立馬就舉起了手。
“李組長有什么問題你說。”
“陳研究員,你這電路圖是想用大功率晶體管組建推挽電路嗎?”
“是,這樣就能就從甲類放大變成丙類狀態,效率我預估提升30%。”
“可是這樣產生的電熱也是原電路的好幾倍,這么高的溫度普通銅制散熱片怕不行吧?”
陳望對李光偉能發現這個問題很滿意,這說明南方廠的這批技術人員還是有真材實料的,應該能在合作中幫上忙,不然什么都要指望著他去解決,想要在這周內完成這么多設備的改進還真有點困難。
不過技術人員都能發現的問題,陳望自然設計的時候就發現了。
“確實不行,所以我重新設計了一款散熱片,大家可以往后翻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