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漁具方面,張然添置了幾個漁網、螃蟹籠和地籠,不然一直靠人工捉海鮮非要把他累吐血。
如果不是錢不夠,他還打算購置一些專業設備和漁具的,現在也就看看。
七百塊錢加上他之前攢下來的錢根本就不夠用,很快就一掃而光。
“改造海島什么的,果然是任重而道遠啊!”張然感慨一句,開著車回到自家小店。
小店位于LC區一條小巷內,名字很土,就叫做“張記小炒”。
這個“張記”說的就是張然他爸“老張”,以后張然子承父業就是“小張”。
店里面的菜色以家常燉菜、炒菜為主,在這個到處是網紅店的年代實在是沒有什么競爭力。
當然,能光顧他們家小店的客人,這輩子大概率也不會去那些網紅店。
兩者本身就是絕緣的,“張記小炒”的客人以回頭客為主,大多是中老年男性。
有的客人已經光顧了十多年,到這兒吃飯喝酒打麻將幾乎成為一種生活習慣。
接觸的久了,張然幾乎每一個人都能認出來。
用他爸的話來說,他們家的店經營的不是生意,而是感情!
不管世道如何變化,他希望能將這家小店長長久久的堅守下去,等什么時候,他老了干不動了,熟悉的老顧客也老了無法來了,這家店自然而然也就到該關門的時候。
如果張然愿意接手,那么到那時,這家店將真正的屬于他。
如果不愿意,那么把店鋪一賣,也就沒有什么念想了。
張然回來的時候,店里面只有一個客人,大約五十多歲,皮膚很黑,有些禿頂和發福,張然每次見到他都叫一聲王叔,和他爸一樣,王叔是一個退伍軍人,據說年輕的時候很帥。
他有一次喝多了,還給張然看過他年輕時候的照片。
確實挺帥的,至于現在……
張然只能感慨一句,歲月真是一把殺豬刀!
另外說一句,王叔的兒子挺爭氣的,考上了名牌大學,畢業后留在帝都外企工作,據說一個月能賺一萬多,比張然要強太多,從小到大,就一直是張然他媽口中別人家的孩子。
“王叔在呢!”張然提著裝滿蛤蜊的桶走進店內。
他看到老爸正在陪著王叔喝酒,兩個人不知道在嘀咕些什么。
“小然回來了啊!”中年男人看到張然笑道,揮了揮手,“過來陪你王叔喝一杯。”
“喝什么喝?!”一個女人聽到聲音,從廚房里面走了出來,她就是張然老媽劉敏。
四十多歲的年級,風韻猶存,保養得還可以,不過也能看很多白發了。
哪怕她染的很勤,依然趕不上白發出現的速度。
老媽拎著抹布,顯然在收拾廚房,一看到張然,一點沒慣著他,上來就大聲喊道,“你小子上這一下午上哪鬼混去了?也不看看時間,這都幾點了,還知道回來!”
“媽,我去趕海了!”張然說,把桶伸給她看,“這是我挖的蛤蜊。”
“蛤蜊?”老媽楞了一下,也沒看張然遞過來的桶,“你不是去釣魚嗎,怎么變成挖蛤蜊了?天天不務正業,也不知道趕緊找一個媳婦,給我生一個大胖小子回來……”
“現在年輕人結婚都晚,我家那小子比小然大五歲,這不還在帝都飄著呢!”王叔插嘴道,給自己倒了杯啤酒,“男孩子也不著急,要我看,三十多歲結婚就來得及。”
“老王,我家這小子怎么能和你家的比!”張然他爸張愛華一口將自己杯中啤酒干了。
“就是,從小學習就不好好學習,天天就知道玩。”老媽也急忙跟著贊同道,“你看這一沒看住,就去趕海挖什么蛤蜊,能挖多少回來,還不如留在店里幫忙或者出去學一門手藝。”
張然無語,他爸媽從小到大經常對他進行打擊式教育……
這老兩口,也不怕哪天把他打趴下了!
不過他們倆的風格就是這樣,張然也習慣了,反正是為自己好。
“你別傻站在這兒,趕緊把桶給我去吃飯,我給你做了土豆餅。”老媽繼續說道,“還有,別光顧著吃餅,自己盛菜,記得把鍋里面的湯都喝了!”
她說著接過張然的蛤蜊桶,然后馬上怔住了,不敢相信地盯著手中的桶。
“蛤、蛤、蛤蜊……”她睜大眼睛,“怎么這么多,都是你挖的?!”
“是啊,都是我挖的,怎么樣,多吧?”張然笑著說道,一邊端起盤子往嘴里塞土豆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