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大洋彼岸,還是北方鄰居,如果要在中國選擇一個政黨來做交易。
肯定會選擇扶持一個道德下限比較低的家伙。
打壓一幫致力國家富強,民族崛起的有識之士。
不管我黨,還是我軍,未來的道路都不會缺乏敵人。
“卡爾遜知道八路軍很多習慣和傳統,比如‘軍官和士兵’,叫‘干部和戰士’。戰士之所以打仗,是因為他們接受了充分的思想教育,知道是保衛大家的共同幸福。向國外記者說我們每次戰役之前都舉行會議,詳細解釋和討論這次軍事行動的目的和性質、每個人承擔的任務以及可能出現的問題。仗打完以后,充分分析勝敗的原因和它同抗戰的總目標的關系。”
要知道,曾紀蘭這些說法,唐司令也在一些報紙上看見過。
但是包括他自己在內,國民黨高級將領們不認為八路軍能做得到。
如今實地觀摩渤海支隊以及附屬部隊作戰。
唐司令對于自己帶兵的能力,第一次產生了質疑。
尷尬的開口說。
“曾副司令真是博學..以您的能力,就不該到一線帶領作戰部隊,或許留在后方,培養出更多基層軍官,對抗戰作用更大。”
這感覺很難受。
從盧溝橋事變爆發以來,唐聚五做夢都想跟帶領一支精銳鐵軍,殺回東北去,像十殿閻羅一樣,戰無不勝,殺出赫赫威名,收復白山黑水。
事實上,他感覺自己這些年的失敗,能力甚至不如眼前的這位女干部。
而昔日并不看中的一些下屬,比如陳富貴,周滿囤,比如范衛山,可能一線的帶兵,指揮的能力,早就已經超過了他。
“不是這樣的,我說的這么多,是因為我們八路軍是一個團隊...團隊中的所有人,把自己優秀的一面,發揮出來了,唐司令想要成為八路軍的一員戰將,不是要先熟悉我們部隊的特質嗎?”
從后方到前線,唐司令自信滿滿的來。
看著八路軍打仗,對他的打擊太大了。
這哪里是在輪戰,這就是八路軍將士以生命為代價,在跟鬼子血拼中,雕琢自己戰斗技藝。
曾紀蘭在抗大帶過很多學員,豈能看不出來。
“相比國軍注重黃埔體系,卻不注重士兵培養。對基層簡單,粗暴的下達命令,執行命令,我們黨是把整個軍隊的干部戰士,當成一個熔爐,表現好的戰士,會集中起來學習,會提拔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這一仗打完,山東肯定也會創建抗大分校,進一步提升基層干部的理論水平和執行能力,統一一些執行過程中的原則尺度。”
曾紀蘭的笑容很親切。
言之有物。
不厭其煩的解釋。
唐聚五有點明白了,可能是江向陽委托她來幫助自己的。
自己要真正成為八路軍的一員,成為有一定指揮權的真正將領,帶著八路軍戰士為人民打江山,就不能躺在組織義勇軍的功勞簿上,或者說以自己之前的抗戰經驗去做事。
除了自己在基層觀摩渤海支隊以及其他八路軍部隊訓練,作戰之外。
還要去前指,甚至去陜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