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山東一場大戰。
那么多炮彈彈殼運來。
按照計劃,都需要融了做子彈,現在幾十萬八路軍,幾百萬發彈藥生產出來,都不夠各主力部隊搶的。
所以用銅的計劃,必須要江向陽批準。
“別科長,馬上派人給集團軍前指發電報,讓集團軍指揮部警衛營派人,最快的速度,護送滕廠長返回慶豐廠!”
眼看江向陽給張源毅豎起了一個大拇指,還要準備立刻去看那個湖。
副參謀長也當機立斷,要求騰虎忱最快的速度,趕回來。
從萊陽到沂水,這一路上。
陳旅長,江向陽,吳政委一路暢聊。
最大的共識就是山東這一場大捷,給華北眾多的根據地,打出了一個空前的穩定期。
這是一場機遇,也是一場挑戰。
紅軍時期,我們黨在建立根據地,一邊打仗,一邊發展根據地這個層面,政策并不成功。
甚至川陜根據地,是因為自己經營不下去,而放棄的。
如今的八路軍,用戰績證明了,自己能守住廣袤的根據地。
也創建了民兵,縣大隊,主力部隊,從不脫產,到半脫產,到全脫產的三級用兵體系。
現在,到了我們黨證明自己有執政能力的時候了。
現在不只是根據地戰士,就是他們這些一線的將領,都有著堅定的信念。
我們黨,一定可以取得革命的成功。
我們會建設一個新中國。
可是如何建設,如何執政,華北廣袤的根據地,就成了我黨執政的試驗田。
江向陽一路上提出過很多觀點。
其中讓副參謀長,吳政委,陳旅長等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工業化。
未來的中國,要想不再受洋人欺負。
發展教育,發展科學技術,工業化,利用科學技術,進一步提升生產力是唯一的路徑。
只有利用科技,利用工業化的高效率,讓物資極大豐富,超過人民群眾日常所需。
我們所理想的社會主義才能到來。
面對目前華北小農經濟主導的一個自給自足的根據地經濟,要想尋求這方面的突破口,太難了。
即便是有所突破,要一步步積累,從量變到質變,更難。
但是又不得不去做。
畢竟,未來的戰爭,是飛機大炮的世界。
八路軍目前可以靠著戰士們英勇無畏去犧牲取得勝利、
可科技繼續發展下去..我們黨軍隊不能與時俱進,只能被時代淘汰。
這些花錢,繁瑣,來不得半點虛假的基礎工作,跟八路軍打硬仗一樣,沒有投機取巧的可能。
新中國要想屹立在世界之巔。
就需要自己有能力生產飛機,大炮,艦艇,才能保衛自己的國家。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如果慶豐廠可以生產水電設備,火電設備,這就是一個很好的苗頭。
不僅可以解決華北八路軍兵工廠缺乏油料的大問題。
如果能持續的生產這種發電設備,這對于根據地的發展,建設,也有著異常重大意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