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面色慘白,溝壑縱橫,一雙狹長的眸子毫無生機,渾身上下透露著危險的氣息。楊炯被沈高陵扶起看對著太監拱手:“魚大官有禮”
魚朝恩滿是皺紋的臉沒有絲毫表情:“官家口諭,此間事了,莫因生事誤了明日的大朝會”
楊炯知道官家就在附近,蘭蔻坊發生的事情可能早就盡收眼底,于是也不再和譚花糾纏,點頭稱是。
魚朝恩轉身對譚花道:“譚大人,官家口諭,盡快查明此事的來龍去脈,莫要在楊大人身上浪費時間,他還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譚花領旨后狠狠瞪了楊炯一眼,意思很明確,你別落到我手里。楊炯無所謂的聳聳肩,譚花見他如此混不吝,冷哼一聲帶人離開。
魚朝恩謝絕了楊炯的挽留,迅速消失在了人群中。
楊炯送走沈高陵后拿出懷中的輕紗,本想著送還給那個梨渦少女,可尋找了一番,哪里還有她的行蹤。只知道她弟弟在蘭蔻坊買了所有的香水,其他一無所知。
楊炯將輕紗揣回懷中,想著正所謂相逢何必曾相識,自己又何必糾結于此?于是搖頭輕笑著離開了東市。
大朝會推遲了近半個月,終于在各國使臣都到達驛館后,五月十八日正式舉行。
楊炯根據官品站在了朝班末尾,按照規定,大華官員只有五品才能參加大朝會,大部分官員奮斗一生都未能見皇帝一面,楊炯一入仕就是五品,可見皇帝對其恩寵有加。
本次大朝會的主題就是接見各國使臣,本來使臣覲見都要在年初末尾,由于遼國使臣求親結盟之心早已路人皆知,西夏和金得到消息后紛紛緊隨其后遣使來華。
楊炯看著依次覲見的三國使臣陷入沉思。
遼國主使是遼皇耶律天祚的長子耶律光,使團三十人,帶有珍寶無數,牛羊千匹,顯然是對和親勢在必得。遼國使臣在長安數日,奔走于權貴之家,游說朝臣上書將九公主作為和親人選。對遼國而言,長子耶律光是未來的遼皇,非嫡公主不能相配。耶律光在遼國爭奪皇位,需要大華的嫡親公主作為政治外援。而兩國和盟天然的針對第三國,只嫡親公主才配穩固同盟。
“外臣耶律光攜副使耶律倍覲見大華皇帝”耶律光正正衣冠朝皇帝恭敬行禮。
“不必多禮,遼皇最近身體可好?”皇帝笑著詢問。
“父皇身體康健,日食斗米,外臣來時父皇還獨自射殺了一只千斤重的棕熊,實在讓人欽佩。”耶律光侃侃而談,并沒有說些不知所云的外交辭令。
楊炯撇撇嘴對耶律光的話嗤之以鼻,耶律天祚都五十了,每天吃六斤的米,還射殺一千斤的棕熊,你直接吹他力能扛鼎,白日飛升豈不是更帶勁!
不再看官家和耶律光虛與委蛇,互飆演技。而是看向耶律光身后的副使耶律倍,這小子不是昨天在蘭蔻坊門前的那個少年嗎?他是遼皇的小兒子耶律倍?那昨天那個梨渦少女豈不是遼國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