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兄弟看那邊”,耶律光并沒有解釋過多,而是用手指向場中一人。
楊炯順著他手指的方向看去:“西夏李繼鋮!”
“這老小子來者不善,看來是不想讓孤得到這一分。”
楊炯聞言莫名其妙:“耶律兄是不是太自信了,你不是剛說自己不懂書法嗎?你怎么覺得自己會得分?”
“我是不懂書法,可是你懂呀。”
“什么意思?”
耶律光笑到:“孤的小妹說,楊兄弟會幫我大遼奪得大比的勝利。”
楊炯聞言沉默,隨后面無表情道:“何以見得?”
“你不是想知道為什么我大遼求娶的是九公主而非其它嫡親公主嗎?”
楊炯沒有說話,等他言說下文。
耶律光見楊炯真如自己小妹說的那般,于是自信開口:“大華皇帝許諾,封鎖登州外海,只有孤的軍隊可在登州出海”
楊炯悚然,官家什么意思?對遼開放登州就不擔心遼國趁機反撲,攻入中原?
遼國借道登州從水路進入金國腹地,如此說來對遼國確實是一個無法拒絕的條件。聯想到官家讓自己做的事,楊炯突然明白,官家也擔心遼國背盟,所以才讓自己殺金國太子完顏骨碌。
只有讓遼金徹底成為死敵,遼國才不敢背刺大華,相比于和親,遼金仇恨才是遼華盟約的真正粘合劑。而讓遼金成為死敵的關鍵就是楊炯正在做的事,借刀殺人,栽贓嫁禍。
耶律光見楊炯不說話,靠近了些低聲道:“孤知道你們不相信大遼的誠意,孤的弟弟耶律倍如今已在太學求學,而你們大華的誠意楊兄弟是不是該表示一下?”
楊炯聞言對耶律光的魄力有了新的認識,為了促成結盟,他竟然能說服遼皇讓自己的小兒子耶律倍在大華做質子。看來耶律光迫切需要一場對金的大勝來穩固自己的太子地位,不然也不會如此說。他的目的很明確,他要楊炯幫他贏得大比,娶得九公主,促成遼華結盟。
對于耶律光的坦誠,楊炯并沒有選擇全信。皇帝和遼私下有交易他不意外,意外的是官家對于鏟除皇后勢力的決心,為此不惜許給遼國登州口岸的使用權,看來這些年皇后的勢力已經發展到連皇帝都忌憚的地步。不然也不會大費周章的解決九公主這個皇后陣營的門戶。
想通一切,楊炯才明白結盟并不像史書上寫的那么簡單,前期的準備,雙方的試探,各方的博弈,結盟的信心等等都是至關重要的一環。如今遼國留下質子表明誠意,大華就需要送九公主和親以安遼國之心。
遼國要鏟除金國,大華要隳滅西夏,雙方又都擔心在自己出兵時,對方在背后捅自己一刀,如此便出現了結盟的基礎。另一方面,遼建國多年,漢化已久,在文化認同、禮儀規范方面能和大華取得共識,而不像金國這種剛剛建國不久的野蠻民族,如果與他們結盟無異于與虎謀皮。
金國勢頭正盛,若是和他結盟滅了遼國,下一個他就可能對大華齜牙。對于一個不了解的對手,大華更愿意與遼國這個相互熟稔的對手結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