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交流是一把雙刃劍。
遼建國多年,南院北院分治,漢民和契丹分治,遼皇更是學習中原王朝的組織架構收繳權力。也正是因為如此,契丹民族漸漸脫離馬背,很多老貴族已經不擅騎射,紛紛置辦起田產,衣冠服飾上更是以類中華為風尚。遼國軍隊再不像以前勇武,戰斗力銳減,金國趁機不斷蠶食其土地。對此遼皇深感其憂,對結盟和親之事自是雙手贊成。
“耶律兄不是我說你,你號稱力能扛鼎,第二場武斗就沒信心戰勝他完顏骨碌?”
耶律光搖搖頭:“攻人以謀不以力”
楊炯撇撇嘴:“說得好聽,你不就是怕在射考上輸給他得不到武比的三分嗎?”
“非也,其實孤更擔心楊兄弟拿了文斗的三分”
楊炯聞言暗自盤算。
現在自己是兩分,如果再得一分,那遼金想要超過自己就要在武比中全勝拿下騎射角斗的三分。要知道完顏骨碌號稱百步穿楊,銳不可擋,遼想要全得三分恐怕有難度。
上午耶律光大概就是為了試探完顏骨碌才畫了那幅圖,目的就是評估他的武功,看是否能在角斗場得分。他如此說,看來也是有所考量。如果最后讓金國獲得三分,那將會徹底破壞楊炯的計劃。
想要此不再多言,拿起毛筆在白紙上書寫起《望京賦》。楊炯選擇的是趙孟頫的楷書,趙楷書既有晉唐之風韻,又極具特色。整體上既兼顧法度又不失秀美,圓潤遒勁,神采煥發。可以說是絕對超出這個時代的存在。
耶律光見楊炯專心書寫,知道他已經明白其中利害。正如自己的小妹所言,這楊兄弟對和親根本沒有興趣,是大遼天然的盟友。對于楊炯幫忙后自己是否能夠奪得書法的一分,他也不是很確定,畢竟從情報上看,這楊炯并沒有傳出什么書法上的名聲。不過也并非毫無收獲,至少如自己小妹所料,大華的官家和自己有著共同的利益,這楊炯或許就是那皇帝派來幫助自己,避免節外生枝的一手。
不多時,楊炯的書法已經完成。檢查了一下見沒有疏漏就直接將這篇《望京賦》與耶律光考桌上的白紙對調。耶律光見他完成的如此快,不免心中疑惑:“可行?”
楊炯自信道:“勝過那李繼鋮不在話下!”
耶律光見他如此自信,也不糾纏,拿起紙張就朝著考官走去。他明白,這場大比自己只需要勝過西夏李繼鋮,楊炯會自動認輸。李繼鋮這老小子見金國沒來,想要爭得書法考的一分向金國納那投名狀,妄想破壞遼華結盟。可你老小子不知,裁判都和我大遼站在一起,你拿什么和我斗。
楊炯見他交卷,拿起毛筆,在白紙上用文徵明的楷書寫起了《望京賦》,磨磨蹭蹭的寫了三分之一,見考試時間已經到了,直接起身交卷。
結果不出所料,耶律光的楷書獨樹一幟,脫穎而出,毫無爭議的獲得書法考的一分。值得一提的是李繼鋮這老小子的書法也有些造詣,結構嚴謹,筆力雄壯,不失為一篇佳作。難怪他敢來參加比賽,還真有兩把刷子。
由于楊炯沒有寫完,自是不在評比之列。至此第一場文斗全部結束,楊炯得到二分,遼國耶律光得到一分,金國毫無斬獲。如此局面,遼國想要贏就必須在武斗中贏得兩場,金國想要贏就需要武斗三場全勝才行。
“明日的武斗真是讓人期待”楊炯感嘆一聲獨自離開考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