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簡若從小被家族寄予厚望,最看重自己名聲和家族榮耀,如今被京兆府如此詆毀,二評可是要記錄在籍冊的,如此評語,讓她潘簡若如何在長安自處?
想到此,悲憤交加,忿郁填胸,憤悒難釋,雙目圓瞪,也忘記了什么禮儀,高聲怒問。
皇后暗罵太子行事狠辣,你怕皇帝猜忌,不敢娶殿前司的姑娘,可又擔心其他兄弟娶了潘簡若而對自己產生威脅,于是指使京兆府寫這種社評,這叫人姑娘如何自處?
“潘家姑娘,莫要如此!”皇后高聲提醒潘簡若莫要殿前失儀。
潘簡若見皇后不為自己說話,心中悲涼,悲切道:“全長安誰不知殿前司潘家門風清朗,我潘簡若耿介拔俗,守正不阿?如今京兆府如此辱我,皇后不為民女做主,民女只能以死明志!以正我潘家門風!”
話音剛落,沖向體元殿前的曳風湖中,打算以死正家風!
李淳大驚,沒想到這潘姑娘如此剛烈。
倏的起身攔住潘簡若,高聲道:“傻姑娘!你聽錯了!那是剛才鄭家女的社評,不信我拿給你看!”
李淳說著跑向皇太后處,接過潘簡若的社評,打算展示給她看。誰成想,剛走到潘簡若面前,腳底一劃,身子一扭,社評冊直接落入湖中。
“哎呀!你看我,平時體弱多病,把你的社評冊弄毀了,趕明個兒我去京兆府再讓他們重新寫一份!”李淳面色懊惱,拉著潘簡若重新回到皇太后面前。
皇太后被她這一鬧也沒了什么好心思,她也猜到了這其中的門道。
估摸著是宗室想拉攏人家殿前司,可太子不敢要,又擔心其他兄弟娶了潘簡若,所以指使京兆府給出如此社評。
只是這姑娘確實剛烈,如此性格不適合后宮,若是受了點委屈就以死明志,那后宮豈不是亂套了。
想到此,皇太后悠悠道:“長安潘氏女,潘簡若,族規家范,中!”
潘簡若見皇太后給了自己一個中評,對自己家族更是給了個族規家范的中性評價。
慘然一笑,失魂落魄的走出皇宮。
行到御花園,見一蘭花綻放,慘然道:“孤蘭生幽園,眾草共蕪沒。若無清風吹,香氣為誰發?”
口中呢喃著為誰發,行尸走肉般走出皇宮。
皇后見此,也沒了什么好心思,她本來很喜歡潘家姑娘的性格,可偏偏她卻是殿前司的姑娘,真是造化弄人。
潘簡若如此一鬧,皇太后和皇后都有些戚戚然,對之后的采選有些漫不經心。
卓午風和
之后二評者謝令君、梅和寧、袁靜宜三人為上。
經皇太后和皇后商議,宣讀了最后結果:
太子妃:太原王氏,王淺予。側妃,陳郡謝氏,謝令君;洛陽田氏,田甜。
齊王妃:清河崔氏崔穆清。側妃,廣南東路,梅和寧。
皇子李溢妻:長安袁氏,韓國公府袁靜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