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炯!我乃麟州將軍仁多嵬,速速放了公主!我保你不死!”
一聲怒吼,如若平地驚雷,自西夏先鋒追兵的陣前炸開,滾滾聲浪,在這風雪交加的草原顯得格外震懾人心。
楊炯絲毫不停,猛抽胯下千里馬,回首望去,只見仁多嵬身著戰甲,滿臉怒容,恰似一尊煞神,身后的追兵們個個神情兇悍,滿是肅殺之氣。
“哈哈哈!仁多嵬是吧!公主是我憑本事搶的!有本事你搶回去呀!”楊炯仰頭大笑,笑聲中不羈與豪邁盡顯。
言罷,猛地一夾馬腹,手中馬鞭在空中連續甩打出脆響,催促戰馬繼續加速。與此同時,身后的親兵們弩箭齊發,箭雨如飛蝗般向著追兵射去,趁著這陣威懾,瞬間拉開了與追兵的距離。
仁多嵬見狀,氣得咬牙切齒,雙眼幾欲噴出火來。
他本是年少從軍,憑借著叔叔在朝中的勢力,一路順遂,做到了麟州將軍這一要職。此次國戰,他肩負重任,奉命率領兩萬精銳騎兵踏出麟州,一路向南,計劃深入大華后方腹地,擾亂其糧道,截斷大華軍隊補給,以為己方贏得先機。
誰曾想,計劃趕不上變化,他剛有動作,米脂寨被攻破的消息便如一道晴天霹靂傳來。緊接著,大華軍隊仿若洶涌的潮水,向著永樂城洶涌進發。
仁多嵬心中暗叫不好,他深知永樂城地對大夏的重要性。一旦城破,大華東可直撲自己鎮守的麟州,向西能劍指大夏腹地的銀州,形勢岌岌可危。當下,他不敢有絲毫耽擱,急忙調轉馬頭,率部奔赴永樂城,欲同城中守軍攜手,將這大華東路軍徹底剿滅,以解后顧之憂。
可命運仿若與他開了個殘酷的玩笑,僅僅兩日不到,那固若金湯的永樂城竟被大華軍隊攻陷。聽聞此訊,仁多嵬只覺氣血上涌,差點昏厥過去。永樂城守將葉悖麻,平日里眼高于頂,自恃麾下有三千鐵鷂子精銳,常常吹噓自己坐擁金城湯池,萬無一失,誰料竟這般不堪一擊,兩日都未能堅守,實在是匪夷所思,令人瞠目結舌。
無奈之下,仁多嵬只得再次變更行軍路線,深入銀州,試圖與銀州守軍會合,筑起防線,阻攔大華東路軍那銳不可當的攻勢。
那時的他,本就憋了一肚子窩囊氣,待聽聞對面領軍之人竟是個未及弱冠的少年將軍時,心中那股不服輸的勁兒瞬間被點燃,暗暗發誓定要與這連下兩城的少年將軍一較高下,會一會這聲名鵲起的敵手。
然而,他萬萬沒有料到,這才是他噩夢的開端。
銀州城的糧道被人悄然切斷,大華將領熊定中趁勢猛烈攻城,一時間硝煙彌漫,喊殺聲震天。緊接著,便是楊炯挾持公主,三渡無定河,那靈活多變的戰術,令西夏守軍暈頭轉向,疲于奔命,最終逼降了銀州守將,以一己之力牽制住大夏近五萬大軍,使其在無定河下游的草原上像無頭蒼蠅般來回奔波,空耗兵力,著實可恨至極。
仁多嵬所率的兩萬麟州騎兵,本是精銳之師,卻在這一系列變故中,被熊定中的圍剿戰術打得七零八落,為了逃出那重重圍困,一路損兵折將,待逃至夏州時,只剩下不到五千人,昔日的威風早已蕩然無存,人馬皆疲憊不堪,士氣低迷。
當夏州城映入他眼簾時,入眼之處遍是焦土,斷壁殘垣間,夏州百姓仿若驚弓之鳥,個個神情悲戚,如喪考妣,哭喊著四散奔逃。城墻上那幾個醒目的大字“李諒祚,干你娘!”仿若一道利刃,刺痛了仁多嵬的雙眼,他知道,大事不妙了。
他心中忐忑不安,仿若揣了只兔子般騰跳不止。一路疾馳追趕,可一步慢步步慢,待趕到那夏州兵的埋骨沙丘前,望著那累累白骨,破碎的軍旗,他仿若被寒霜打過的茄子,沉默著,久久不語。
仁多嵬深知,他已然足夠重視楊炯這個對手,卻還是低估了他的能耐。
回想往昔,他是因叔叔舉薦才坐上麟州將軍之位,朝中對此本就頗多怨言,畢竟麟州乃大夏東出遼國的咽喉要沖,讓他這般年輕人駐守,眾人難免心存疑慮。
此次國戰,叔叔費盡心機,四處周旋,才為他掙得領兵南下的機會,本想著借此在戰場上立下赫赫軍功,為日后踏入朝堂鋪就坦途,卻不想被楊炯這廝牽著鼻子走,四處奔波,疲于應對,麾下麟州騎兵還未與敵軍正面交鋒,便折損大半,只剩這區區五千殘兵敗將。饒是他少年老成,心硬如鐵,此刻也心疼得直抽抽。
他明白,事到如今,唯一的補救之法便是活捉楊炯,解救公主。如若不然,無論是自己,還是在朝堂之上的叔叔,皆會因這場大敗而被問罪,落得個身死族滅的凄慘下場。
想通此節,他立刻下令,命全軍西進宥州補給,養精蓄銳之后,折返向東,沿著官道悄然潛入大夏腹地,在那沙漠出口處設伏,打算給楊炯來個守株待兔。
時光流逝,仁多嵬與麾下將士們在那荒寂之地埋伏了數日,每日忍受著風沙的侵襲,驕陽的炙烤,可那楊炯與大華兵卻仿若人間蒸發,不見蹤跡。仁多嵬心下不禁犯起了嘀咕,無數次暗自揣測,難道這楊炯已然命喪沙漠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