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鳴謝:tijin的大神認證,特此加更!>
序
上清真人李澈,乃蓮花山黃庭觀上清派一十五代首徒也。
自幼蒙恩師青云真人攜入深山,潛心修行,于那幽謐山林、清澗云靄間,悟道法之玄奧,參天地之真機,歲月悠悠,轉瞬十二春秋。
及歲滿歸家,本懷赤子之念、期遇親舊之歡,奈何塵事擾攘,諸多不順,逢著些面目可憎、心懷不善之人,徒惹滿心煩惱;更有那珍視敬愛之人,已絕塵緣、隱于世外,恰似彩云易散,再難尋蹤跡,唯留悵惘于胸臆。
彼時慈母臨危,遺愿拳拳,唯念遠親安否,牽掛三姐與三姐夫之境況。李澈遂懷孝義,孤身啟程,別了長安,踏向未知路途。
恩師青云真人常言,修行之人,須歷經人世間酸甜苦辣,方窺大道真章,悟透世情百態。自下山以來,酸辛常伴,苦澀頻嘗,甜意寥寥,個中滋味,恰似逆水行舟,倍嘗艱辛。
然恩師也曾有約,將攜吾游歷四方,遍覽山河,如今既有北上之行,恰似機緣所致。
遂援筆作此游記,非為揚名顯達,亦非博人贊譽,只盼他日歸返長安,將此冊付之一炬,以青煙為使,告慰慈母英靈、兄長泉下,愿其知曉吾一路行來,雖歷經波折,亦能泰然處之,安好如初,不負所望也。
離家三日。
娘親萬勿憂心,您知道孩兒身負武功,尋常毛賊匪類,斷不敢輕易欺凌于我,這漫漫路途之上,自保之力,孩兒還是有的。
其實,孩兒看得出長姐滿心皆為我擔憂,她雖未直言,可那眼中的不舍與牽掛,如何能瞞過我?她心底定是千萬般不愿我離她身旁,只是拗不過我這性子,才只得應允放行。
您往日常言,您若不在近旁,長姐便如同您一樣,細細想來,果真是分毫不差。
此番出行,長姐雖未多言叮囑,然諸事皆被她安排得妥妥帖帖。自長安啟程,一路行船,所經水路,船只皆是安穩堅固,艙內布置精巧舒適,一應物什俱全;而后至鳳翔府,落腳休憩的三十六號邸店,整潔素雅,食宿皆優,毫無旅途勞頓之苦;再換乘驛遞的千里馬,馬蹄噠噠,一路向北奔赴慶州,風馳電掣間,吃穿用度未有半分差池,孩兒全然無需操心,盡可安心賞覽沿途景致。
如今孩兒身處慶州,念及一路種種,便援筆寫下此文,盼能遙寄情思,使您知曉孩兒境況。
娘,這一路見聞,恰似繁星綴滿夜幕,琳瑯滿目,若您在側,孩兒定要拉著您,嘰嘰喳喳說上個三天三夜,恐還難以道盡呢。可又怕事無巨細,反倒擾了您心境,便挑件趣事,說與您聽。
初至鳳翔府,孩兒見到一男子,與我年歲相仿,喚作虎子。彼時他衣衫襤褸,形同乞丐,瑟縮于大街之上,滿面風霜,見我衣著尚算齊整,眸光一閃,便上前來,喏喏央求我賞些吃食。
娘,您是知曉孩兒略通相面之術,雖不敢稱精通,卻也能瞧出個大概。但見那虎子,看似怯懦畏縮,可眉眼間隱現的黑氣,乖張狠戾之態藏于其間,孩兒心下警覺,便不欲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