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可尊彰穆仙長,太子尊靈繚仙嗣。此二名實至名歸,皇后布德執義,中情見貌,甚是契合彰穆之號;太子以身全孝,仿若正義之氣繚繞天地,正符靈繚仙嗣之稱謂。”
李漟在一旁聽得真切,鳳眸瞬間充血,滿心憤恨,死死凝視著站在最后排的李溢,恨不得即刻飛身過去,質問他為何要背叛宗室,為何要羞辱自己的親生母親。
這“穆”字,看似美謚,實則暗藏玄機,爭議頗大。“繚”字本意縈繞,配上靈字,更顯仙氣縹緲。然而,“穆”“繚”二字皆通“繆”字,何為“繆”?名與實爽曰繆,這般仙號,豈不是明擺著暗指皇后與太子名聲與行為不符,皇后與太子之位來得不正?
最讓李漟氣憤難平的是,這竟是她的親弟弟李溢為母親議定的仙號,她只覺氣血上涌,五內俱焚,從未有一刻這般恨意滔天,滿心殺意。
皇帝聽李淑這般言說,微微頷首,面露滿意之色,繼而看向李溢,笑道:“溢兒果然是仁孝之人吶!此次太原王氏謀反,你親自請命,讓自己的岳丈韓國公領兵平叛,朕著實欣慰。”
李溢滿臉惶恐,趕忙走出朝班,恭敬行禮,道:“為父皇分憂,乃兒臣分內之事,不敢居功。”
“好!好孩子!值此國難之際,你能挺身而出,父皇甚是欣喜。如今太原王氏反叛,你這仁孝之心,理應為天下人所傳頌。朕便封你為晉王,以為天下表率!”皇帝聲若洪鐘道。
“陛下圣明!”禮部官員紛紛踏出朝班,齊聲高呼,聲震殿宇。
“謝父皇,兒臣定當勤勉克己,時刻銘記父皇教誨!”李溢高聲謝恩,神色莊重非常。
大殿之上,群臣靜立,氣氛卻緊繃如弦。朝臣們目光悄然交匯,不過瞬息,便心照不宣:眼前禮部所呈之事,分明是陛下與四皇子早早籌謀已定,眼下這番流程,不過走個過場罷了。這些朝堂老狐貍,哪個不是深諳門道?瞧這陣仗,心底都清楚,從今往后,這朝堂怕要風云變色咯。
李漟鳳眸含煞,死死盯著李溢不放。
她此前一直納悶,為何李溢沒有按照母后的要求前往江南,如今瞧這陣仗,方知自己這父皇心思深沉得可怕。
皇帝一面擺出要覆滅世家的決然姿態,高壓之下,太原王氏率先坐不住。畢竟太子一死,他們沒了倚仗,其中緣由,王淺予心知肚明。故而太原王家在江南四處串聯世家,妄圖自保。
可世家之間,利益糾葛錯綜復雜,人心各異,眼光亦有高低之分。太原王氏想聯合眾世家與皇帝抗衡,卻又不敢道出太子謀反逼宮之事,這般遮遮掩掩,反倒讓其他世家心生疑慮,猜忌不斷。
既非鐵板一塊,便有分化拉攏之機。
李漟心中明白,博陵崔氏與范陽盧氏便是被皇帝策反之人,而自己這狼心狗肺的弟弟李溢,便是父皇推出來的新靶子,用以攪動這朝堂風云的一把利刃。
皇帝見無人反對,話鋒一轉,神色凝重道:“昨日夜間,內衛急報,野利乞遇率二十萬大軍攻克秦州,如今正在渭河上游搜羅船只,不日便要順流而下,危及長安,諸位可有良策應對?”
此言一出,群臣嘩然,朝堂仿若炸開了鍋,驚詫者瞠目結舌,惶恐者面色蒼白,憤怒者咬牙切齒,人面百態,不一而足。
“肅靜!”魚朝恩得皇帝示意,尖利嗓音驟起,殿內瞬間噤若寒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