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利遇乞后續五萬兵盡皆駕乘木筏與羊皮筏,此類筏子船身小巧,利于調頭。接到命令之后,筏上眾人迅速調頭,逆流而上,奮力劃動船槳,一時間,江面上筏影交錯,槳聲齊鳴。
此時,勝武早已引領兩千千牛衛疾奔上游,抵達預定之地后,勝武猛喝一聲:“快!推木入水!”
此令方出,只見其身后千牛衛,十人一組,圍定木樁,齊聲呼喊號子,將那事先籌備妥當的數百巨大木樁,一一擲入江水之中。木樁入水,仿若蛟龍乍現,順流疾馳,直撲野利遇乞大軍而去。
野利遇乞的五萬大軍,擁擠在密密麻麻的木筏與羊皮筏上,在江面上艱難行進。筏上眾多士兵面色凝重,心懷忐忑。他們本是馳騁草原的騎兵,于水戰之道,實是生疏。如今雙足離地,身旁還無駿馬相伴,頓覺失了依靠,毫無安全感可言。
眾人心中暗自憂慮,生怕自身成為敵軍的箭靶,殞命于這冰冷刺骨的渭水之中。可事已至此,別無他法,唯有拼命揮動手中船槳,盼能早日靠岸登陸。
正在此時,前方忽傳陣陣驚呼。
眾人抬眼望去,只見那一根根粗壯木樁,仿若天降重錘,于江水中激起千層水花,攜排山倒海之勢,迅猛撞來。
耶律遇乞的前軍首當其沖,只聽“咔嚓”一聲驚天巨響,木筏瞬間被木樁撞得粉碎,筏上的士兵們立足不穩,紛紛朝著江水之中栽倒。那濺起來的木片四處飛濺,打在旁邊士兵的臉上,鮮血直流。
其間,有的士兵落入水中后,又遭木樁擊中軀體,頓時發出痛苦慘叫,口吐鮮血猶如泉涌,轉瞬便沒了生息;有的士兵被那強大沖擊力撞飛數丈之遙,而后如巨石墜湖一般,重重跌入冰冷的江水之中,濺起大片水花。
那些羊皮筏子也好不到哪里去,木樁撞擊之際,羊皮破裂之聲此起彼伏,不絕于耳。筏子仿若泄了氣的皮囊,迅速癟塌。筏上士兵驚恐萬分,掙扎叫嚷,相互推搡,亂作一團。
諸多士兵被擠落水中,在江水里拼命撲騰,雙手亂抓,想要抓住些什么來穩住身形,卻只是徒勞。江水無情,滾滾灌入他們的口鼻,呼喊聲漸被江水吞沒,唯余一串串氣泡,悠悠浮于江面。
由于這突如其來的撞擊,本就擁擠不堪的筏子群更是混亂不堪。后方筏子來不及停駐,繼續向前涌來,遂致不少筏子相互碰撞,更多的士兵被撞落水中。剎那間,江面上哭喊聲、求救聲交織纏繞,響遏行云。
在這一片混亂之中,野利遇乞大軍的行進速度被極大延緩。近萬名士兵紛紛落水,在水中苦苦掙扎。有的被江水漩渦卷走,瞬間消失于滔滔白浪之下,蹤跡全無;有的則被漂浮雜物纏繞,動彈不得,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生命在這冰冷江水中漸漸消逝,眼神中滿是無助與絕望。而那些仍在筏子上的士兵,根本無暇顧及落水同伴,皆是慌亂地試圖掌控筏子,以防再次被木樁擊中。
一時間,整個江面筏子群仿千萬只無頭蒼蠅,咒罵聲、叫嚷聲、哭喊聲交織共鳴,混亂不堪。
野利遇乞目睹此景,心已沉入谷底。他暗自思忖,不知大華后續是否還有后手。眼見木樁絡繹而至,如此情形,若待大華后續援軍趕來,萬箭齊發之下,自身恐難有逃生之望。
思及此處,野利遇乞當機立斷,下令道:“快,速往涌洋口躲避!”
涌洋口,乃是渭河左岸一處隱蔽河道分支。其內部呈規整圓形,渭水匯聚于此,水面遼闊,仿若汪洋,故而得名。
野利遇乞心中盤算,大華初至渭水便即開戰,所備木樁料想有限。只需在涌洋口暫作停歇,躲過此劫,便可再度北返。
令下之后,野利遇乞親率大軍,整軍向左岸涌洋口進發。
李泌早有先見之明,洋口四周環山,入口狹窄,內部寬廣,實乃絕佳伏擊之地。他早料定野利遇乞或有此舉,遂于涌洋口出口設下了天羅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