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等戰法,李泌在趙國公陳群的筆記中研習而得,其中一本名為《靈樞》的兵書,開篇即云:依山設伏,憑水為障,扼其咽喉,困于絕地。故而,李泌此前種種布局,皆為將野利遇乞困于涌洋口,以期一舉殲滅。
李泌下山之后,親率大軍,于兩岸高處埋伏,且預備大量石塊、檑木。野利遇乞大軍剛一進入涌洋口,便覺河道愈發狹窄,水流亦變得湍急異常。
眾人正自疑惑間,忽聞兩岸殺聲四起,震徹山谷。石塊如雨點般紛紛落下,砸得西夏士兵頓時亂作一團,驚恐萬狀,死傷無數。
野利遇乞大驚失色,想要退兵,卻驚覺后路涌洋出口已被密密麻麻的船只封堵。大華士兵手持神臂弩,嚴陣以待,利箭在弦,蓄勢待發。野利遇乞深知,若強行突圍,必遭重創,死傷慘重在所難免。
此時,李泌屹立高處,放聲高呼:“野利遇乞,你已深陷絕境,還不投降!”
野利遇乞聞得此言,怒目圓睜,喝道:“李泌,你這乳臭未干的黃口小兒,也敢在我面前張狂?實乃不知死活!”
李泌也不多言,指揮投石機,每隔兩個時辰,便將石塊如雹雨般投下,持續向西夏兵施壓,以此來逼迫野利遇乞從涌洋口突圍。
如此做,全因李泌來得匆忙,石塊有限,涌洋口內部頗為巨大,一次性全部投石并不能起到多好的效果,還不如間斷投石,壓迫其神經,他已在出口處部署近五萬弓箭,就等野利遇乞突圍之時,將其一網打盡。
如此這般,野利遇乞數萬大軍被困涌洋口內,時光流轉,糧食漸趨耗盡。士兵們饑腸轆轆,士氣低落,萎靡不振。野利遇乞見此心急如焚,苦思突圍良策。
一日夜,變故突生。
野利遇乞為求一線生機,懸賞重金,招募當地居民探尋出路。有斥候覓得一貪財漁夫,此漁夫知曉一條淤塞隱秘水路,可繞過涌洋口,直入渭水。野利遇乞得此消息,欣喜若狂,遂挑選數萬精銳之士,趁夜色朦朧,晝夜不停挖掘淤塞水道。
“殿下,大事不好!野利遇乞要逃!”林三神色慌張,抱拳急奏。
“怎么回事?”李泌眉頭緊皺問道。
“不知野利遇乞從何處尋得一條隱蔽淤塞之路,如今已逃走大半!”林三言語間滿是焦急。
李泌略一沉吟,當機立斷,疾步下山,乘船直抵涌洋口,親率前軍入內,大聲喝道:“快!萬箭齊發,能殺多少算多少!”
李泌心中明了,自己和野利遇乞作戰,必須利用熟悉地形的優勢,借助軍械之力,盡可能多的殲滅野利遇乞的有生力量,斷不可使其有喘息之機,否則后患無窮。
令出之后,李泌一人當先,乘船追至野利遇乞逃逸的隱蔽河灘。但見四周寂靜無聲,蘆葦叢生,隨風搖曳,他心下隱隱不安,一股不祥的預感籠罩心頭。
林三見狀,進言道:“殿下,此處蘆葦茂密,又值黑夜,恐有埋伏。”
李泌微微點頭,道:“我也知曉,但此刻若不追擊,野利遇乞必將重整旗鼓。其麾下尚有十萬大軍,那時若再想與他周旋,恐難取勝。”
言猶未畢,西夏伏兵驟起,剎那間,弓弦齊響,矢如飛蝗,直奔李泌船隊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