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這是個絕佳機會!”
胡嘉怡眼眸閃爍著興奮。
她電腦上有張產品架構圖,投到電視大屏幕上:
“其實,超融合v3出來之后,架構就已經優于云平臺了。”
“底層強于云平臺、擴展能力強于云平臺、存儲強于云平臺、擁有kvm和容器雙棧能力,也能大節點部署!”
“只有運營、paas、ai集成應用有所不足。”
“但這些都是可以移植過來的,不是什么難事!”
“只要把云平臺的人用好,再搞來一兩個能做ai的人就行。”
“老大,趁你掌控全局,咱們把騰云產品線徹底重塑吧!”
她語速很快,臉上滿是自信,已經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了。
王霽有些猶豫:“云平臺已經搞了很多年,重構影響是不是太大?”
胡嘉怡立刻回答:
“確實有影響,但利大于弊!”
“云平臺這些年之所以沒有進步,是因為底層設計得太耦合。”
“每改一個功能,就牽涉到無數個模塊,根本改不動。”
“我問過他們,只有老大在云平臺的時候,敢于對一些復雜模塊動刀,其他人根本不敢動,怕改出毛病。”
“所以江老板最大的失誤,不是搞新產品,或者墨守成規……”
“而是讓你出來搞超融合!”
“如果你負責云平臺,已經起飛了!”
“他白白錯過了最佳時機!”
“事到如今,最合適的底座已經不是云平臺,而是超融合v3.0。”
“用超融合做底座,徹底重構云產品線,從軟件層面結合到一起!”
王霽點點頭:“兩個產品確實已經很重合,沒必要自己打架。”
伸手指向架構圖容器部分:“容器怎么也放到一起了?”
胡嘉怡神秘一笑:
“說實話,我認為容器被高估了。”
“技術圈、公司都把它抬成下一代的云,我認為言過其實。”
“容器作為獨立存活的個體,很難憑自己優勢革云平臺的命。”
“因為把存量應用改造為容器,浪費時間、浪費財力,還會導致不穩定。”
“只有大量新應用出現時,才會優先選擇這種構建方式。”
“問題是,什么應用會大量出現?”
“ai應用么?”
“如果是,它們應該基于更highlevel的平臺開發,而不是容器。”
“所以,公司把大量資源傾斜到容器,本來就是不對的!”
“雷凡走了最好!”
“他不走,就是騰云毒瘤!”
“留下的人能維護老項目就行。”
“我建議,把容器部分能力移植到超融合,雙棧才是正確的路!”
困擾公司高管的問題,在胡嘉怡這里居然輕描淡寫就過去了。
在她看來,王霽真正棘手的只有一件事:
“老大,最難的是存儲。”
“不是因為人都走了。”
“是因為底子太薄!”
“陸景琛手下這些人走不走,無所謂的,因為他們根本搞不好!”
“雖然老板說話經常讓人寒心,但他的觀點沒有錯……”
“騰云的塊存儲不需要再搞了!”
“甚至對象存儲也一樣!”
“根本就搞不好!”
王霽發現,胡嘉怡的視野甚至在總監之上,站到了全局層面。
兩人平時經常聊公司的事,不知不覺間,她對公司已經很了解。
管理者立場跟員工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