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里,他推了推眼鏡。
憑良心說了句話:
“說實話,我這個項目已經準備停了,進展不下去,很難拉到經費。”
“這個團隊年后就準備分拆,有的人找工作,有的人換方向。”
“我不建議您現在做投資,您雖然在基礎軟件領域有建樹,但這個領域您不了解,不要盲目進入。”
他是國內頂尖專家,在國際也是前沿水平,幾乎是蓋棺定論。
王霽原本以為,只要能找到專家,結合自己的能力,解決問題并非不可能,畢竟國外也在干這個,但……
現在看來,過于樂觀了。
想起宋默的堅持,嘆了口氣問:“有別的辦法么?比如器官移植什么的?”
馮科搖搖頭:
“部分組織可以移植。”
“比如角膜、內皮,這個不難。”
“但整個眼球的移植,目前全世界都沒有臨床成功案例。”
“即便物理上移植過去,大腦視覺皮層也需重新學習解析新眼球信號,這個機制跟腦機一樣,還不清晰。”
“普遍認為,完成全眼球的移植,還需要10到15年時間。”
“在我看來,這兩類技術的進展差不多,都很難。”
帶著失望,王霽結束了請教。
又自己研究了許久……
他找馮科拿到相關論文,又去扒外網,找國外高科技企業的進展,發現確實如馮研究員所說,還差得很遠、很遠。
“真難啊……”
王霽束手無策,不知從何開始。
跟軟件不一樣,這課題屬實跨行了。
他閉上眼睛,猶豫要不要繼續。
現在有那么多錢,好好經營騰云,跟小雪一起做大蕭氏醫療,搞搞投資,幫幫親人朋友,完全不在話下。
而且,自己還得處理國安部的任務,也沒有多少余力。
哪能耗得起這種10年、20年,甚至30年的項目……
但,有很多人都在等。
不是等自己,是等明視3號。
明視科技有個線上社區,每天有許多視障人士提問,他們借助明視1號上網,全都在關注:
“什么時候出明視3號?”
“我們這輩子還能看到么?”
“還在做研究么,怎么沒動靜了?”
甚至,還有外國人在問。
王霽下午查資料時,去社區看了下,注冊人數已經有30多萬。
這只是購買明視1號、注冊賬戶的人數,還遠遠不是視障群體人數。
這個群體,只算夏國的話,已經有1800萬!
即便按世界衛生組織標準,只算視力低于0.05的,也有830萬!
想到這里,王霽倏然睜開眼。
他發現,其實宋默并非在為自己堅持。
宋默一直沒變過,他做明視系列初衷就是徹底恢復視力,當初如此,現在也是如此,經過這么多事,始終如一。
為了這個目標,他已經堅持了幾年,也會堅持剩余幾十年。
相比起來,自己放棄得太早了。
才一天,就要放棄?
王霽重新燃起斗志,決定……
出去逛逛。
在酒店里憋了一天,得換換氣,放松放松心情,明天再想辦法。
按跟劉部長的約定,目前還不安全,出去前得讓凌霏霏化個妝。
凌霏霏收到他的微信,蹦蹦跳跳來到他房間,又換了個造型,成了一位宮裝打扮的麗人。
還有些眼熟。
王霽瞧了好幾眼,發現似乎……
像在佳士得買的那幅畫里的女子?
:<a>https://m.81efdc260.xyz</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