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軍演代號為「雪域天刃」。
安排在青藏高原進行,模擬在高原山地與某國發生的局部攻防戰。
兩軍是旅級對抗,但為了還原高原山地小規模沖突,沒調用重裝合成旅,雙方都是用輕型合成旅……
的一部分。
合成營各自只用2個。
火力營、防空營也不是滿編。
重點不是比火力,而是考察偵察營、作戰支援營和保障營的配合。
無相小組被安排在作戰支援營下,屬于藍軍戰斗序列。
在「雪域天刃」軍演中,藍軍作戰支援營編號為6營。
除營部和衛生排外,下設6個連——
情報連、
網通連、
防化連、
工兵連、
電子對抗連、
警衛勤務連。
無相小組屬于「電子對抗連」,連隊原編制56人,加無相小組共62人。
連隊含2個電子對抗排,各20人,配有電子對抗系統1套、電子對抗車3輛、電子對抗無人機3架、裝甲車1輛。
王霽等人被安排在連部,單獨給卡車1輛,沒有特殊配置。
連長名叫姜鋒,27歲,身材高大,嗓門也很大。
傍晚6點召集連隊訓話:
“正式對抗從3天后凌晨開始。”
“這3天是適應高反期。”
“咱們連提供電子對抗支持,現在起各排、組立刻熟悉設備!”
“這場對抗的電子戰是非對稱作戰,一方設備顯著強于另一方。”
“第一回合紅方進攻、我方防守,所以,咱們連隊將承受最強考驗,必須死咬住!”
“咱們連隊不能拖后腿!”
“有沒有信心!”
連隊62人齊聲高喊:“有!”
其實,底氣很不足。
1排排長問:“報告,為什么電子戰要搞非對稱作戰?鼓勵虐菜么?”
他拿到電子對抗系統、無人機后,當即發現一個問題——
設備都是老式的。
比日常訓練用的落后一代。
本以為雙方都一樣,誰知道攻方居然是最先進設備,實在不公平!
提問的時候,他滿腹牢騷,聲音帶著明顯的火氣。
姜鋒瞪了他一眼,大嗓門回答:
“急什么急!”
“雙方都有機會用新設備!”
“是導演部下達的命令!”
“本次對抗,我方原型的是鄰國部隊,他們用的設備就是老的。”
“既然給我們這套設備,我們就用這套設備干掉對方!”
其實,他也帶著強烈不滿。
倒不是不公平,畢竟裝備會交換。
主要是,作為純靠設備的兵種,有代差落后是很難靠經驗彌補的。
如果一場演習開練前就已確定結果,那還有練的必要么?
因此,1排排長的問題,姜鋒也在旅部問過。
旅長名叫李戍川,回答:“高原地形復雜、天氣極端,你怎么知道打不過?用老設備不是更考驗戰術、經驗么?”
姜鋒轉而問另一個問題:“那……為什么給我塞6個累贅?”
說的是無相小組。
他不了解這個小組,更沒聽過暗穹行動的絕密任務。
連隊安置好后,他著重觀察王霽幾人的情況,很是失望。
尤其是對王霽。
這哥們,連軍姿都站不好。
于是他主動問王霽:“同志,你們擅長什么設備?”
王霽回答:“目前看到的設備都會一些,說不上擅長。”
暗穹行動結束后,他曾跟電子對抗旅學過一些,操作沒大問題。
袁洪山、金勇、張瑩、張琇來這里前也學過,都能勝任基本操作任務。
王霽這個回答,姜鋒很不滿意。
相當于啥都不會……
在公司里,這種人就是混子。
在部隊是絕對不能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