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他的真誠,自然也感染到了每一位聆聽歌聲的觀眾……
【啊啊啊!】
【忍無可忍!】
【同學們,上課!】
線上直播間里,一群大儒又開始了今日份的“辯經”環節!
【老師好!】
【同學們好!】
【誰能告訴老師,沈銘恩的歌詞里,運用了怎樣的表達手法!】
【老師我來!】
【ok,那位三百斤的同學你來!】
【我覺得沈銘恩的這首作品運用了自然意向的人格化,即擬人的表達手法!】
【小白楊,即戰士的化身,開篇“小白楊,小白楊,長在哨所旁”,直接將小白楊與哨所綁定,賦予其“根兒深、乾兒壯,守望著北疆”的特質,哨所的存在也更加突出了邊防的記憶點!】
【這里的“根兒深”,象徵著展示對便將的扎根,“乾兒壯”隱喻蜀黍們的堅韌品格,“守望北疆”則點出守護國土的指責!】
【植物的自然屬性與戰士的精神品質在這一刻形成了巧妙地對應,讓“小白楊”成為了邊防蜀黍們的“精神圖騰”!】
……
“我去……”
導播老師的鏡頭給到后臺的那幫歌手,你可以看到本就因為沈銘恩搞事情而臨時決定加唱一首忙的焦頭爛額的那幫嘉賓的臉上,表情或多或少的都不是多么好看。
觀眾們能夠意識到的沈銘恩的這首《小白楊》里面的內涵,同為創作人,他們也同樣能夠感受度的到。
而越是感受得到,就越是被沈銘恩的“才華”所折服。
嚴格來說,沈銘恩的這首《小白楊》相較於前面的幾首作品,沒有那么的大起大落,多少是有一些平淡的,但這首歌強就強在,它要表達的內涵非常清晰非常清楚。
沈銘恩的作品是什么級別的,懂得都懂……
他的作品里,有很多都被外界稱之為“可以上教材的作品”,而這些作品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其極具豐富內涵的情感表達。
這么說吧,沈銘恩的每一首紅歌,單獨拿出來,都可以給全國中小學語文老師上好幾節課的“閱讀理解”。
而這首《小白楊》,你只是一聽他唱的這寥寥幾句,腦海里就仿佛已經要出現語文老師上課給同學們做閱讀理解的畫面了……
太有內涵了呀好嗎!
“他這些角度到底是咋找的呢”
一幫創作人多少都有些懷疑人生了,就是說,提到【邊防】,很多人第一時間想的永遠是怎么歌頌蜀黍們,從什么角度歌頌蜀黍們……
想的是沒錯,但是未免有些淺顯了。
要歌頌蜀黍們,就不能只單純寫歌頌,你得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內涵去歌頌,尤其要歌頌蜀黍們的偉大精神!
而就“歌頌精神”這一點,沈銘恩的每一首歌都做的非常到位!
他總是善於用“比喻”的手法來歌頌蜀黍們的精神!
偏偏就是這個“比喻”的角度,實在是讓人拍手叫絕啊!
而此時此刻……
舞臺之上,沈銘恩的演唱,還在繼續……
……
“來來來來來……”
“來來來來來來……”
“小白楊,小白楊”
“它長我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