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愛真的需要勇氣,來面對六眼飛魚
“我真的還想再活……五百年!”
隨著最后一句歌詞落下,沈銘恩的演唱正式落下帷幕。
“喔!!!”
“哦吼!”
“向天再借五百年!”
“反清復明!”
“還朕萬里河山!”
……
各種各樣的呼聲在這一刻徹底占據了整個舞臺,似乎只要有沈銘恩在的地方就總會有這樣一群瘋狂的觀眾,而今天觀眾們之所以陷入癲狂,自然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向天再借五百年》這首作品的生命力,在于它擊中了國人對“宏大敘事”和“個體價值”的雙重渴望。
從屈原“雖九亖其猶未悔”到岳飛“還我河山”,我國文化始終崇拜“以一己之力逆天改命”的英雄。
而“再借五百年”,恰恰延續了這種敘事。
他讓普通人在帝王的野心里,投射了自己對“突破局限”的幻想,無論是學業、事業還是理想,誰不曾渴望“多一點時間”去完成未竟之事
這簡直就是對“英雄敘事”的集體迷戀!
歌詞里的“帝王”最終困在“時間焦慮”中,這其實是對“權力本質”的隱喻,權力越大,越怕是去,掌控越多,越覺有限。
這種“強即弱”的悖論,讓當代人在聽歌時,既能感受史詩感,又能音樂觸摸到權利背后的虛無!
就像現代人追逐成功時,終會意識到,欲望的盡頭,仍是對“時間不夠用”的恐慌。
說到底,《向天再借五百年》的申訴,在于它不是一首“歌頌帝王”的歌曲,而是借帝王之口,唱盡了所有“理想主義者”的困境。
我們都在和時間賽跑,都想用有限的生命,去完成無限的執念。
而這種困境,永遠能在不同時代找到回響。
基于此……
沈銘恩的這首作品,如此受歡迎,也就不是什么稀罕事兒了。
《音途萬里》節目的演出舞臺并不是那種有頂棚的,現場是一個小村子里最中心地帶的四方街,完全露天,而沈銘恩演唱結束的時候,現場的觀眾們的呼聲卻好像要將天幕給沖翻一般……
太熱情了啊!
線上直播間里更是瘋狂刷著:
【來!內五五開呢】
【上來上來,給你個機會來,看看你能跟哈基恩這家伙五五開嗎!】
【什特么五五開,在絕對的實力面前,只有被一jio踩在jio地下的份兒!】
【這把這個投票數據啊,絕對會非常好看……】
……
無數觀眾熱情不已的時候,主持人走上了臺,拎著話筒,主持人開始走流程,一邊感謝沈銘恩的演出,一邊念廣告詞,一邊請孔澤上來……
“孔澤老師,上場聽pk結果了。”工作人員說。
聽到通知的時候說實話孔澤那個臉啊……那真是要多難看就有多難看。
這個所謂的“結果”,很明顯是一個“已知”的,既如此,那看或者不看,有啥區別啊
孔澤平常也不是沒有看過現象級大熱門王牌綜藝《華語打歌中心》,那時候看每一期演出結束后那幫嘉賓們都不愿上臺看結果,他就還挺納悶兒,就是說至于的嘛……
現在輪到自己了,終于是體驗到那個滋味兒了啊!
結果已知,誰特么想上臺被人看笑話啊
不丟人嗎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