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經歷過革命年代的長輩,還是成長于新時代的青年,對“紅旗”都有各自的記憶,這份記憶包含校慶時候的紅旗、閱兵式時候的紅旗,亦或者是家鄉升起的紅旗,這些完全屬于是全民共通的符號。
這種“符號的開放性”,讓這首作品完全能夠很輕易的適配各種場景,成為跨越年齡、階層的“情感公約數”。
盡管在此之前很多人回想起我們的五星紅旗,腦子里本身就會回蕩起無數旋律,可在今天之后,這首作品發布之后,大家腦子里仍舊會更添上那幾句:
“五星紅旗,你是我的驕傲,五星紅旗,我為你自豪”
而這,便就是這首作品最大的成功!
“叮咚咚……”
陣陣輕緩的間奏旋律搭配著沈銘恩的吟唱,將對國旗的真摯情感,渲染的愈發濃郁。
該說不說,沈銘恩這首《紅旗飄飄》的編曲也真的是非常不錯啊……
全曲采用“4/4”的穩定節奏,強弱規律清晰,如同集體性進的步伐,暗合“團結”、“向前”的意象;
弦樂鋪底,營造恢弘感,搭配電吉他、電子鼓等流行樂器,增強親和力,既體現“國家符號”的莊嚴,又貼近普通人的聽覺習慣。
高潮那部分,首先能聽到的是附點的節奏,打破規整感,形成向前的沖力,既保留了儀式感,又避免了刻板,讓聽眾忍不住隨之律動,實現了“情感共振”。
除此之外,明顯還能聽出副歌里加入到了一些合唱的聲音,從“個人獨唱”到集體合唱的轉變,暗合“個體情感匯入民族情懷”的邏輯,讓“愛國”從個人體驗,升華為了群體共識!
【講究啊!】
有網友幾乎是盯著沈銘恩擱那兒扒譜子,他歌唱一半兒,評論區好多人甚至已經精準的給出了“解析”。
你可以說這是有大儒替沈銘恩辯經,但是大儒們說的話,他們卻又完全無法反駁。
誰讓這首歌是那么的動聽,情感又那么的真摯呢
……
“喔!!!”
“五星紅旗!”
“祖國萬歲!”
“祝賀祖國母親生日!”
“啊啊啊!!!”
……
沈銘恩演唱結束的時候,哪怕是在央媽這邊,現場觀眾們也熱情的恨不能要將錄制現場的頂棚掀翻。
值得一提的是,現場因為是官方這邊的活動嘛,其實是有邀請到一些個年事已高的老前輩的。
聽到這首作品的時候,哪怕是這些老前輩,也忍不住有種熱淚盈眶的感覺……
現在的年輕人啊,跟以前的人不一樣,經歷過那個動亂年代的他們,對國家的情懷,對祖國的熱愛,對天安門上空隨風飄揚的那幅鮮明的旗幟,是有著非常特殊的情感的。
而沈銘恩這首《紅旗飄飄》,以一種近乎于“吶喊”的方式演繹出來,恰好滿足了他們內心里的那份特殊情感。
這首作品的經典性,也就在這里……
它用音樂的語言回答了“如何讓愛國情懷落地”!
這首作品,既尊重了“國家符號”的莊嚴性,又賦予其個體可感知的溫度;既保留了時代的厚重感,又通過藝術表達的靈活性跨越時空。
它不僅是一首歌,更像是一個載體,承載著不同時代國人對“國家”的理解和熱愛。
也證明了,最動人的愛國主義表達,永遠是“大我”與“小我”的真誠相擁!
“謝謝。”
沈銘恩演唱結束,沖著觀眾,沖著鏡頭,更沖著每一個人手里高高揚起的那一幅色彩鮮明的旗幟,深鞠一躬。
那一刻……
“啪啪啪……”
“好!”
不知道誰先開的頭,現場所有人都忍不住抬起手來鼓掌。
明明,現場這邊,沈銘恩并不是第一位演唱歌曲的歌手,更不會是最后一位,可是大概只有沈銘恩獲得了在場連帶著那些個老前輩在內的所有人的掌聲。
這是一種鼓勵,更是一種認可,畢竟他的那份情感,也早就已經通過歌聲準確的轉達給了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