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無數目光的注視下,崔峴看向趙志,冷笑道:“趙志,你要證據,是吧?好,你且看著,聽著!你以勢壓人,欺負百姓有口難言,無法同你辯駁。”
“但你錯了,因為這天下,有的是讀書人,有的是文心脊梁,筆墨風骨!”
“眼前這老婆婆,遭受你駭人磋磨,卻無法向你討個公道。但我不是,我讀過書,我知道該怎么開口。”
“她不會說,我來教她同你說。”
說罷。
在趙志不屑的注視下。
崔峴攥住那老嫗的手,低頭過去,輕聲說了什么。
那老嫗聽在耳中,渾身一震,整個人眼淚一下子就流了出來。
什么是詩呢?
辭藻華麗,大氣磅礴,是為詩。
婦孺皆懂,直指人心,也是詩!
那老嫗沒讀過書,但卻聽懂了崔峴讓她說的話。
于是,這位從未開蒙的老嫗抹干凈眼淚,顫聲看向趙志:“趙志!這孩子剛剛作了兩首詩,我雖大字不識,但我聽懂了。”
“所以,我想來問問你,你是否能聽得懂。”
“這兩首詩的名字,叫做《憫農》。”
什么?
作詩了?
當場作詩?
聽聞這話,在場無數人紛紛豎起耳朵。
老嫗沒讀過書,記性也不好,于是崔峴低聲說一句,她復述一句。
便見那老嫗聲音凄厲,字字泣血: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此前兩句一出,葉懷峰、吳清瀾等人眼睛驟然亮起來。
甚至一些未開蒙的百姓,都能聽得懂。
然而接下來,老嫗惡狠狠看向趙志,泣聲質問道: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好一個: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為何農夫尤餓死?
還不是因為這世間,有大量‘趙志’之流?
老嫗的話音還在繼續,她一雙眼睛死死盯著趙志,繼續道:“還有,還有的!你聽好了,狗官,你聽好了!”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就這么簡短的一句,就仿佛讓人看到無數百姓頂著烈日勞作,疲憊辛勤的場面。
能流傳千古的名詩,越是簡單,殺傷力越大。
大道至簡!
自有其勢!
那不僅僅是詩,更是無數窮苦百姓無聲的吶喊,與怒吼。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老嫗念完了詩,自己卻泣不成聲。
她聽懂了,她聽懂了這兩首詩啊!
吳清瀾、葉懷峰等讀書人,則是震撼的看向老嫗身邊的崔峴。
八歲,這孩子才八歲!
《憫農二首》一出,必定要揚名詩壇了啊!
而周圍更多的百姓們,則是在互相傳頌、復述這兩首詩。
凡是聽過此詩的內容后,百姓們都抬起頭,齊齊憤怒看向趙志。
無形中,勢在凝聚。
怒火在燃燒!
子曰:君子不器。
故,真勢在民心向背,非僅兵戈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