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天大老爺葉懷峰狠狠出了一把風頭。
作為南陽知府和同知,他倆竟然在這件事中‘隱形’了!
“還有辦法補救,還有辦法補救。”
宋知府焦急道:“本官猜測,布政史大人馬上就會命我去開封述職。這個還好,至少我們熟悉李大人的稟性。”
“怕就怕在,不日有天官來問責,稍有差池,咱倆就栽了!所以,趁著那些能要命的人還沒來,先去苦主家慰問一番。雖不指望他能幫咱說情,但至少別說要命的話!”
正所謂:有些事不上秤沒有四兩,上了秤一千斤也打不住。
上頭若是真想徹查,誰敢說自己經得住查?
吳同知擦了把額頭上的汗,跟著點頭:“是極是極,我們明日就去崔家慰問。”
宋知府又警告道:“葉懷峰如今乘勢而起,你和他那些矛盾,盡早化解。他替那崔峴斷了案,自然有情分在,莫要在這個關鍵時候,葬送你自己的仕途。”
吳同知欲哭無淚。
早知這樣,他何必貪戀那些小權。
他明年就要升遷了,這下別說升遷,能保住目前官位都算是萬幸!
于是當天晚上。
吳同知悄悄去了葉縣令家,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哭訴自己以前被豬油蒙了心肝,遭趙志蒙騙。
葉懷峰在心里放聲大笑,只覺狠狠出了一口惡氣。
但還得使勁壓住嘴角,同他虛與委蛇。
再然后就是次日。
南陽縣城里《憫農二首》傳唱越來越廣。
宋知府,吳同知再也坐不住,喊來葉縣令,帶領縣衙、府衙上下數十位官員一起,來到了仲景巷。
這個時候,自然不必忌諱行事高調。
恰恰相反,他們就得高調起來,在‘趙志案’中有足夠的參與度啊!
于是這日早晨。
數頂官轎,數十位著官袍的官老爺,和大量衙門差役,停在了仲景巷口。
那宏大的場面,引來無數百姓瞠目圍觀。
隨即有人了然,欣喜道:“是知府大人和同知大人,大人們一定是來褒獎小神童崔峴的。”
整個仲景巷都跟著轟動了。
他們這個陳舊的巷子,還從未接待過這般大人物呢!
而且還一次性來了數十位穿著官袍的大人!
得知崔家人還沒有起床,有鄰居去慌忙幫忙喊門。
宋知府站在巷子口,一副和藹可親的模樣:“無礙無礙,是本官昨日聽說那趙志作惡,心中實在憤慨,痛惜我南陽百姓,竟遭此人如此欺辱磋磨。”
“而后讀了小神童崔峴的《憫農二首》,當場感動到潸然淚下,欽佩不已。如此文采,本官自愧不如啊。”
“想不到我南陽,竟出了這樣一位神童奇才,屬實是本官之幸,南陽之幸!”
“因此一大早未打招呼,便按捺不住心中激動,前來慰問我南陽的神童功臣。說起來,倒是本官唐突了。”
如今南陽百姓是真喜歡崔峴。
聽到知府大人不吝惜夸贊崔峴,都格外開心激動。
旁邊吳同知不逞多讓,也慌忙開啟夸夸模式,恨不得把崔峴夸成一朵花。
葉懷峰看的嘆為觀止。
原來,臉皮厚也是做官的一部分啊,至少以他現在的微末‘功力’,是說不出這般羞恥之話的。
知府大人和一眾官員在巷子外等待的時候。
仲景巷里自然一片沸騰。
崔老頭擔驚受怕一整晚,聽見動靜打開門,看到外面一群烏泱烏泱的官老爺,當場嚇得尿了褲子,眼淚也跟著出來了。
林差役見狀哪還有不懂得,著急道:“岳丈你說實話,崔家先前遭遇磨難,是否跟你有關。”
崔老頭哆嗦著道:“我……我哪里知道,老崔氏的孫子那般厲害,竟然能扳倒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