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
聽聞這話。
其余內閣大學士、殿閣大學士、中書舍人們,都過來好奇圍觀。
等看完《憫農二首》后,一幫閣臣們都拍案叫絕。
尤其是,這首詩竟是一位八歲神童所作!
實在令人驚嘆。
其中一位中書舍人看過《憫農》,遲疑道:“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這般詩句雖振聾發聵,但呈給陛下查閱,是否不妥?”
聽聞此話。
包括鄭閣老在內,其余閣臣都笑了。
怎么會不妥呢?
那可太妥了!
因為陛下看到這首詩,必不會覺得那八歲稚童是在質問自己。反而呢,陛下還能拿著這首詩,去質問規訓群臣啊!
于是。
這日早朝。
當著文武百官的面,鄭閣老呈給陛下兩首詩,說是河南南陽一八歲稚童所作。
太和殿中。
在群臣百官驚訝的注視下。
便見一向不茍言笑的皇帝陛下,在看完那詩帖后,朗聲大笑:“果真好文采!此詩,竟是一八歲稚童所作?好,好啊,想不到,我大梁竟有如此神童天才。”
而后。
皇帝命殿頭官,當朝誦讀《憫農二首》。
百官群臣目露驚艷震撼。
如此振聾發聵之詩,竟是由一位八歲稚童所作?
八歲神童崔峴,便理所當然的,成為今日朝會的‘主角’。
一位官員站出來,大聲道:“恭喜陛下,賀喜陛下!”
端坐在高位的皇帝輕‘哦’一聲:“你倒是說說看,朕有何喜啊?”
那官員欣喜道:“如此年幼的八歲神童,竟然能作出這般振聾發聵之詩!說是文曲星下凡,也不為過!文曲星下凡輔佐襄助,說明陛下乃皇權天授、既壽永昌的真龍天子!天佑陛下,天佑大梁!”
“陛下,此乃祥瑞啊!”
但凡今日崔峴是個成年人,這位官員都不敢這么吹噓。
可妙就妙在,崔峴只有八歲。
誰都不會在這件事上不湊趣,觸陛下的霉頭。
因此,文武百官齊齊跪地,高呼:
“天佑陛下,天佑大梁!”
皇帝龍心大悅,戲謔笑道:“你們這幫人啊,只會撿好聽話說。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爾等將謹記于心。”
“臣等謹遵陛下教誨。”
百官齊齊應和。
一時間,君臣和睦,朝堂氣氛格外輕松。
根本沒有人提趙志。
但所有人都懂,趙志完了。
從皇帝陛下夸贊‘神童天才’,并默許將此事定性為‘祥瑞’的那一刻,趙志便徹底完了。
下朝后。
吏部尚書找到鄭閣老,笑呵呵道:“閣老大人,下官今日便派遣人前往南陽調查此案。”
“另,依下官的想法,同戶部、工部協商,免去南陽縣百姓三年徭役,減免南陽縣百姓五年六成糧稅,免去崔家二十年糧稅、賦稅徭役。”
“并協商禮部,將《憫農二首》作范詩,推廣天下學堂,您老以為如何?”
鄭閣老撫胡須笑道:“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