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患亂,引發內部爭斗。
首輔陳秉,和次輔鄭霞生的黨爭,被迫打響。雙方門生互相彈劾,大量官員牽扯其中。
可就在這時,一件駭人聽聞的大事件,讓整個大梁,都因此震動。
嘉和二十一年。
陜西大旱。
人相食,餓殍百萬。
首輔陳秉上書,請皇帝下‘罪己詔’。
帝怒,罷首輔。
鄭霞生任新的首輔,暫時成為這場黨爭的勝利者。
然而,東萊先生得知這件事后,眉頭卻浮現出濃重的憂慮。
這等動蕩時候,升任首輔,是福是禍……實在不可知啊。
好在,大梁王朝實在太大、太大了。
外部的戰爭,朝堂的黨爭,也僅僅是世界的一角。這個王朝,仍舊在看似繁榮中運行著。
比如工部宣布,仿制葡萄牙艦炮一事,有了重大突破。
再比如松江府改良的腳踏三錠紡車,讓紡紗效率倍增。
紡織業開始空前繁榮昌盛。
但這也引發織工抗稅罷市風波。
新任首輔鄭霞生,為此還被陛下狠狠斥責一番。
當然,這些都是民生。
大梁文壇,同樣開啟了一個百花盛開,群星璀璨的新時代。
太原王氏公子,王珩之,自太原至金陵,舌戰群儒上百場,無一敗績。
一位叫做何旭的13歲小少年,中了舉人,一躍成為大梁王朝最耀眼的‘文壇天才’。
一位叫做趙奕的15歲小少年,參悟圣賢書,作了一篇《東樓賦》,文采斐然辭藻華麗,驚艷了整個大梁。
當然,還有一位更厲害的天驕人物。
此人叫做蘇祈,年17,詩詞歌賦、辯經八股無一不精通。據傳此人清高孤傲,狂妄不可一世。
是下一屆狀元的熱門人選之一。
除去以上名聲響當當的人物。
隴西李氏家族,也有一位公子,李長年,14歲,準備出仕。
還有一位叫做朱葛易的17歲少年,自稱終南山道家學說傳承人,引發轟動。
因為相傳,終南山是道教的發祥地之一,老子曾在這里講述《道德經》。
道家傳承人現世,仿佛釋放了某種信號。
陰陽家、縱橫家、兵家、法家等各路傳承者,紛紛開始現世,嶄露鋒芒。
他們實在太耀眼、太刺目。
整個大梁文壇的視線,都不知道落在誰身上。
曾經憑借《憫農》傳唱士林,兩篇八股文震撼文壇的,前大梁第一神童崔峴,徹底杳無音訊。
江山代有人才出。
曾經的小神童固然耀眼。
可這個世界從來都不缺少天才啊!
天災、人禍、戰爭,是王朝永遠無法避免的動蕩、與黑暗。
但這片土地上,絢爛文明永遠在延續,優秀天驕層出不窮。
兩者相輔相成,開啟了絢爛又黑暗、壯闊又悲慘的新時代。
然而不管時代如何變遷,總是要有人來書寫傳奇,不是嗎?
大梁王朝嘉和二十三年。
春。
又是一年桃花盛開時。
崔家。
一個身材高挑,白皙俊俏,眉眼清亮的少年郎,站在木板墻前,提筆蘸墨,笑著寫下今日份的倒計時:
距離前往開封還有1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