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荒謬啊!
但說實話,崔峴心里還是有些開心的。
五年未露面,外面也不全然都是他的‘小黑粉’,‘粉絲’也不少嘛。
只是眾人對他抱有敵意,沒人愿意跟他攀談。
以至于崔峴稀里糊涂,只知道這群人肯定是要去參加洛陽賞花文會的。
但他們從哪里來,都是什么身份,一概不知。
包括張廷豫口中,那位隊伍前方最豪華馬車里、厲害的‘蘇師兄’究竟是誰,也暫不清楚。
崔峴沒敢問。
害怕再擔上一個‘不敬崔師兄就算了連蘇師兄也不敬’的帽子。
罷了,跟著走吧,反正能到洛陽就行。
十幾輛馬車在官道上前行。
晚上戌時,天色完全黑下來的時候,他們抵達了寶豐縣驛站,準備休息一晚。
而在寶豐縣驛站,也有幾個持洛陽賞花文會請柬的年輕讀書人,在等候著。
看來,為了接這些讀書人,車隊特地繞路了。
馬車剛一停下。
外面便有讀書人興奮道:“大家趕緊去驛站稍作休整,一盞茶功夫后,蘇師兄要在驛站院子里,開篝火文會,同大家一起辯經。還是和昨日一樣,辯《毛詩序》。”
十幾輛馬車里,當即響起各種振奮歡呼。
崔峴若有所思,看來這位‘蘇師兄’才名不小。
此人這個時候來參加洛陽賞花文會,是只為了參加文會。還是說,背地里早有去開封辯經的打算呢?
馬車里。
聽到這話的張廷豫反應過來,看向崔峴:“先前忘記了正事,我現在考教你一個問題,你答上來,便跟著去參加篝火文會。若是答不上來,便回驛館休息吧。”
“并非我針對你,而是所有加入隊伍的讀書人,都要被考教一番。因為蘇師兄脾氣不好,你答得太差勁,他會罵人的。”
崔峴點點頭:“你問。”
張廷豫看向崔峴,道:“關關雎鳩不過男女情詩,何德冠居群經?”
馬車里,其余人也都看向崔峴。
這大概意思是問:為何《詩經》中關雎篇講的是男女小情小愛,卻能列三百篇之首呢?
這五年磨礪,通讀萬卷書,崔峴積累學識。
就這個問題,他能給出十幾種不同的答案。
但外面既然有人特地提了,今日依舊辯《毛詩論》。
因此,崔峴略作思索,給出個最不會出錯的標準答案:“《毛詩序》明言:《關雎》者,后妃之德也。”
“《禮記·昏義》曰:天子理陽道,后治陰德。雎鳩雌雄有別,正喻后妃不妒之德。”
“《尚書·堯典》:克明俊德,以親九族。”
“觀‘琴瑟友之’、‘鐘鼓樂之’,乃后妃以禮樂教化宮闈之實,故《關雎》冠《詩》三百之首。”
這意思便是說:《毛詩序》明確表示,《關雎》這首詩,是贊頌后妃的美德。
天子統御陽剛之道,皇后統御陰柔之德。《關雎》之中有雌雄,是比喻周文王后妃太姒不存妒忌之心,廣選賢淑女子輔佐君主。
通過《尚書·堯典》可以佐證,這是后妃通過禮樂教化,在整肅宮廷秩序。
所以看似小情小愛的《關雎》,可以位列三百篇之首。
說實話,這個回答很標準。
以經解經,除非把《毛詩序》推翻,否則挑不出毛病。
但只是簡單回答一個問題而已,沒必要掀桌子。
然而,張廷豫等馬車里的人,看著崔峴,眼神中帶著同情。
一個讀書人沒忍住,恥笑道:“這個問題,是昨日蘇師兄考教我們的。昨日有個人,給出的答案跟你差不多,結果被蘇師兄當眾罵了個狗血噴頭!”
“我當你真有幾把刷子呢,還敢大言不慚看不上崔師兄。”
“算了,這文會你還是別參加了,回房溫書學習吧,免得被罵。最好是多背誦幾遍《武王纘太王、王季、文王之緒》這篇文章。”
“蘇師兄說了,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就藏在此篇八股文里。”
“想不到吧,你看不起的崔師兄,反而給你上了一課。”
這話簡單翻譯一下就是:
就你這樣的,有什么資格看不上天才崔峴?菜,就多練。
崔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