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霞生在朝多年,政治嗅覺非常敏銳。
他猜測的沒錯。
當司禮監太監把賈邵的消息,遞給禮部尚書董彥后。
董彥第一時間,給江西袁州府送了信。
當然,江西路途遙遠,信件想要送到,暫且還需要時間。
與此同時,整個朝堂六部,都開始忙碌起來。
次日早朝。
經由內閣提擬,祥瑞縣令昌濤臨危受命,被委任為漢中府知府,協助李端去陜西賑災。
滿朝瞠目。
一口氣接連升三級,這昌濤,當真是好大的造化啊!
而戶部尚書,則是配合內閣,給祥瑞之地孟津,撥了一萬石糧食。
孟津的流民們,終于不用挨餓了!
當然,還有大量的銀錢、糧食,藥草等,即將撥去陜西。
三日后。
裝滿‘黃河鯉魚’的孟津漁船,抵達京城。
皇帝命御膳房做了一頓‘全魚宴’,并大贊黃河鯉魚乃‘魚中第一鮮’。
當天。
滿朝文武凡是品級靠前的大人們,都跟著陛下沾光,分了幾條黃河鯉魚。
黃河鯉魚一躍成為京中最受歡迎的食材。
商人們看到機遇,拿著大把的銀子,瞄準了孟津,瞄準了孟津黃河鯉魚。
不過,最受官場、民間、文壇矚目的,還是‘孟津祥瑞’。
圣天子仁德,上蒼降下祥瑞。
天佑我大梁啊!
等朝堂內閣,把‘孟津祥瑞’的事跡,昭告天下后。
各地官員紛紛響應號召:
以昌濤作表率,愿為君父分憂,為大梁分憂,馳援陜西!
連文壇的讀書人們,都激情昂揚,為陜西旱災奔走,游說官員接納陜西流民,以工代賑。
大梁王朝上下齊心,幫扶陜西。
于是,很多逃難離家的陜西流民,驚喜的發現,他們不再被嫌棄了。
不管走到哪里,都有官府愿意收留,愿意賑災施粥棚。
就好似先前苦難的一年,處處碰壁被驅趕,忍受饑餓的悲慘經歷,是一場幻覺。
噩夢結束了。
他們,終于能活下去了。
感謝這場祥瑞!
另一邊。
江西袁州,陳府。
前首輔陳秉,顫巍巍打開董彥送來的書信,神情復雜。
到底是失策了。
他本以為,借‘罪己詔’一事急流勇退,暫且讓鄭霞生頂上去,嘗嘗陛下的怒火。
不曾想才一年過去。
孟津祥瑞橫空出世,潤物細無聲般,打開了君臣失和的死結。
鄭霞生跟陛下有這個祥瑞情分在,未來兩三年,他陳秉,估計都不會有回到朝堂的機會了。
而幕后操控這一切的,竟然是個16歲的年輕少年郎。
難怪,難怪陛下會這般歡喜,甚至要跟這位少年郎互通書信。
賈邵,簡直就是陛下心目中‘賢臣’模樣的典范啊!
雖說心情復雜,但陳秉蒼老的眼睛里,又浮現出希冀的光芒。
若能把這賈邵收歸麾下……
但凡此人在跟陛下通信的時候,不著痕跡提一下自己,都能讓自己再次回歸朝堂啊!
而陳秉能想到的事情,鄭霞生自然也能想到。
賈邵,一定會遭到各方拉攏、示好。
陳秉心中有了主意,對手底下的人說道:“速速寫信,告知洛陽知府,讓他以視察孟津的名義,宴請結交賈邵。”
而李端在趕往陜西賑災之前。
給河南承宣布政使司參政送去了一封信:一萬石救濟糧,即將撥往孟津,你負責監察,務必確保糧食按時按量送達。并找合適的機會,結交賈邵。
除此之外。
河南鎮守太監,也接到了‘結交賈邵’的信件。
朝堂之內事件已了。
朝堂之外,一場關于‘爭奪賈邵’的紛爭,正式打響了!
·
孟津。
自縣令昌濤進京后,時間一點點流逝。
眨眼間,便是二十多天過去。